反腐女孩 第159章 谁愿意要这种人生呢

作者:王利尔书名:反腐女孩更新时间:2020/08/09 00:33字数:1081

  

章彩云和吕萍听惯了王晓燕的和风细雨,等杨玉婵一开口,下意识地抬手想捂耳朵,抬到半空又落下,皱起了眉头。()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杨玉婵道:“王行长”

“叫我晓燕吧。”

“晓燕,我和毛副行长今天特意来向你们学习取经,你们在管理,经营,团队合作,员工政治思想工作,明服务,安全保卫,特别,特别在清收不良贷款和丰收驿站等等等等,都向我们介绍介绍经验,可不要保留噢。”

章彩云心里笑道:这么多?

王晓燕笑道:“我们在清收不良贷款,工作没有做好,许多不良贷款都收不动啊。”

杨玉婵虚心道:“可是你们城南的不良贷款率全行最低,我们低了不少。”

毛小东不知趣地插了一句:“你们贷款基数大,所以不良贷款率最低。”

章彩云立马反击:“我们不良贷款的绝对额也你们低。”

吕萍道:“我们贷款担保抵押率你们高,清收办法你们科学,人性。”

吕萍的言外之意,是你们城北支行在贷款发放时,担保抵押这一关没有把握好,逼债却是逼死人了。

毛小东不服气:“有的支行帐面看看不良贷款占低,但是隐形的不良贷款多。有些贷款如果到期不转,肯定是死蟹一只。不良率高低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章彩云讥道:“依你这么说,贷款五级分类都不要喽!”

“我不是这个意思。”

吕萍道:“那你的意思,说我们城南支行有大量的隐形不良贷款,是不是?”

“我没这个意思,但是,你们支行的贷款太集,单个企业贷款金额巨大,一旦遇行业整体性风险,很危险。”

“这么说,大的不如小的喽?”吕萍讥问道。

“杨行长大个子,还不如你毛行长瘦几扒拉的小个子喽?”章彩云趁机含蓄地报复了杨玉婵一下。

“哈哈哈哈哈!”吕萍笑出了眼泪。

杨玉婵一听气氛不对啊。本来是主动登门取经示好的,双方却辨论起来,相互揭短,甚至人身攻击。

她脸se 难看,狠狠地白了毛小东一眼:“毛副行长,注意说话!”

王晓燕也觉得吕萍和章彩云说话有些过分了,提醒道:“别说不着边的话。”

毛小东撇撇嘴:“好男不跟女斗。”

杨玉婵言辞真诚地说:“其实我们银行所有工作当,业务,组织存款和清收不良是最难的。组织存款,自己辛苦一点总能完成。清收不良贷款,感觉无论怎么使劲,都好像很无奈。晓燕,你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能给我们聊聊吗?”

“玉蝉,无论是工作经历,还是管理能力,你我更有资历谈,是我应该向你讨教。不过你说的清收不良贷款方面,我还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都离不开一个心字,真心,耐心,爱心。”

“真心,耐心,爱心?”杨玉婵眼睛闪亮,重复着这三个词。

“是的。作为一个管理人员,我们常常要思考的不是业务指标本身,而是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做事,去实现我们的目标。”

“对啊,晓燕,你说的对啊。我也经常有这种感觉,是总结不出这个道道。”

“拿清收不良贷款这件事吧,我常常想,为什么会产生不良,从员工管理的角度讲,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从客户的角度讲,除了极个别特殊情况外,我想没有一个客户愿意成为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没有一个人愿意天天有债权人追着他紧紧催讨。每一个人都希望赚钱,用金钱去堆积一个一个梦想。用富裕去代替那屈辱的贫穷”

王晓燕说着,脑海里浮现自己童年的记忆,想起童晓的母亲张金凤,想起表叔马建明父子逼债的情景,还有东川大东门夜晚和王子安一起摆摊的经历她眼里不禁泪光闪闪。她继续说:

“有些人,也许是因为自己艰苦奋斗,能力强;有些人,也许是抓住了机遇---三十年的经济变革,是一个历史性的巨大的机遇;有些人,许多有利的条件结合在一起,于是他们成功了,获得巨大的财富和荣耀。”

“而另一些人,因为与之相反的原因,他们失败了。他们不是选择了失败,而是无奈地失败。于是被嘲笑,被谩骂,被侮辱,被诽谤,被恐吓,被逼债,被人说成是骗子,甚至浸猪笼,剁手指,泼脏物,动俬 刑,被法院搞成老懒唉,谁愿意要这种生活,这种人生?!”

杨玉婵想起成武,心里沉甸甸的:“是啊,晓燕,你说的太对了。我懂了,你是用你的一颗真心和爱心在工作。有人说,包括我们有的领导都说,对不良贷款户,心得狠,六亲不认,穷追猛打,把他们往死路逼,才会把钱逼出来!心怀仁慈善意,永远不可能收回一分不良贷款。”

王晓燕道:“没钱了,你只能把他们的命逼出来。当然,现在有钱不还的赖皮户也是有的,只能通过法律手段去解决。”

杨玉婵道:“现在这个社会,人心浮躁,天天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

“是啊,有些事情如果不发生,你我做梦也梦不到,象at克隆银行信用卡作案,抢劫银行,银行门口夺包,杀人,都在我们身边发生。这个世界真的太浮躁了,多少人的那颗心啊,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的本se ,兽性移植到人身,人兽共生,令人悲叹哪。”

“你对那些确有困难的企业怎么办?”

“我们杨董说得对,能救则救,能盘活盘活。把他们逼死,不良贷款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企业死了,银行也失去了一笔钱。我们一直说,银企是一家,困难时刻,债权人和债务人从大局出发,共同去面对困境,才是对双方互利的,实现共赢。可现实往往是,债权人把债务人对立起来,把债务人逼死,结果对债权人更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