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114章 销售一空

作者:深静堂书名: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更新时间:2020/09/18 22:57字数:1129

  

众人又商量了一会儿事情,眼见时辰不早了,便各自回房休息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间铺子是沈采萱请郑忠维帮忙找的,其实是郑家的产业。

这儿原来是一家点心铺子,经营了颇有些年头了,生意一直很稳定,按说应该一直开下去的。

可不知为何,就在前两天,点心铺子的东家忽然就决定不做了,向郑家提出退租。

这样一来,正好就巧了沈寿山家,让他们家得了“大实惠”。

为什么说是“大实惠”呢?

原来啊,这间铺子不仅位置绝佳——位于鼎丰楼总号所处的那条街上,那儿乃是全县最繁华的所在,而且是前店后院的结构——店铺附带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有三间房和一个狭小的天井。

说实话,这间铺子不算大,但足够沈寿山家的五口人居住了。

租下这间铺子之后,沈寿山一家人再也不用回到又脏又乱的棚户区了。

第二天上午,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过后,沈寿山家的凉粉铺子开张了。

由于处于最繁华的地段,客流量超大,自带消费人群,都不用花心思招揽客人,就有客人送上门来了。

第一位光顾的客人是个中年男人,穿戴颇为富贵,无论是长相还是身材,都圆滚滚的。

不用问,这位大叔一看就是喜欢吃,且舍得花钱买着吃的主儿,妥妥的超优质客源哪!

沈寿山等人虽然是第一天做凉粉生意,但他们之前开过豆腐坊,也开过杂货铺,做生意的经验颇为丰富。

负责跑堂的秦长河一见客人上门,立刻热情招呼了起来:“客官,小店新开张,专门经营凉粉。大热的天,最适合吃凉粉了,你看来上一碗怎么样?”

那中年男人一脸困惑:“凉粉,那是啥玩意儿?”

秦长河忙介绍道:“这个凉粉嘛,其实是一种甜品,晶莹剔透,清甜爽滑,最是消暑解渴……”

一听到“消暑解渴”,那中年男人便干脆利落道:“不用多说了,直接给我来一碗!”

说罢,他就一屁股坐下。

说实话,那中年男人是很喜欢吃,但对于这种街边小店卖的吃食,他并不抱太大希望。

换做平时,他多半不会进门。

今儿个他走着走着,正好走累了,这才顺脚进了这家看上去颇为干净的小店,想要进来歇歇脚。

不多时,一碗凉粉就端了上来。

只见青花瓷碗里盛着晶莹剔透的白se 小方块,上面淋着琥珀se 的汤汁,隐隐散发出丝丝甜香。

咦,这是什么?

那中年男人着实吃过不少好东西,在吃方面的见识,远胜常人,饶是如此,他也没见过这样的吃食,顿时来了兴趣,低头品尝起来。

当他再次抬起头来,青花瓷碗里已经空空如也。

“再来一碗,不,再来三碗!”

不少途经铺子的路人发现新开了一家铺子,出于好奇,忍不住向禸 张望。

那些路人原本只是持观望态度的,一看到那中年男人埋头猛吃的样子,便抬脚进来了。

虽说凉粉并不是很便宜,一碗卖到了十五文钱——依照现在的物价,十五文钱够买两三碗阳春面了,而两三碗阳春面可以填饱肚子,一碗凉粉却填不饱肚子,乍看起来,凉粉的性价比并不高。

但,能够来这条街上闲逛的主儿,基本上都不差钱,十五文钱一碗的凉粉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正因如此,不少客人吃了一碗又一碗,豪爽极了。

第一天做凉粉生意,沈寿山一家人心里没底,生怕卖不出去砸手里,就没敢准备太多,准备的食材只够做两百碗左右的凉粉。

中午时分,郑忠维特意带了几个手下前来捧场,到了地方,惊讶的发现,铺子已经关张了。

啥情况这是?

敲开铺子的大门,一问才知道,凉粉生意超乎想象的火爆——铺子上午开业,还没到中午饭点儿呢,铺子里的凉粉就销售一空了。

林氏紧急清点库存后说道:“葛根没有了,凉粉艹 倒是还剩一些,不过也没有多少了。”

沈寿山方才收钱收到手软,尽管还没来得及清点营业款,但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今儿个自家赚大发了。

于是乎,他财大气粗道:“葛根虽然便宜,却很不容易买到。反正卖十五文钱一碗,很有赚头,也就不要那么计较成本了,索性就把葛根换成大米吧,省事儿。”

林氏想了想,点头道:“行,那就买大米!另外红糖和玫瑰花也要买些回来。长河,买这三样东西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秦长河一口应下。

林氏又道:“咱们先吃饭,吃完饭咱们兵分两路,一路去挖凉粉艹 ,一路去找木馒头和爱玉子,顺便再摘点薄荷回来。”

沈寿山家到底做过多年生意,很快就有商有量的确定好了各自的任务。

沈采萱等人看在眼里,暗暗点头。

原本沈世华和苏氏放心不下沈寿山和林氏,打算再留几天,等沈寿山家的凉粉生意上了正轨再走。

可看到了这儿,沈世华和苏氏都觉得,自个儿可以走了。

于是乎,饭桌上,沈世华向沈寿山等人提出告辞。

沈寿山和林氏出于那个说不出的原因,不敢让沈采萱等人一直留在他们的身边,就没有挽留。

沈采萱一家人决定明早启程,在此之前,他们得要向朋友们告别,就没有留在铺子帮忙,一吃完饭,就匆匆离开了。

他们一家人先后见了郑家人、杨家人,最后来到了何家。

何家祖孙四人,祖母何周氏和孙女何秀玉在料理家务的同时,接点浆洗、缝补衣裳的活计,常年家里蹲。

长孙何志祥除非刮风下雨天,都会外出扛活。

次孙何志斌在当铺里当学徒,一年到头难得回家一趟。

正因如此,大白天的,沈采萱一家人看到祖孙四人齐聚一堂,大吃一惊。

“阿祥,今儿个天气这么好,你怎么没出去扛活儿呀?”沈世华满脸诧异,看看何志祥,又看看何志斌,“还有阿斌,这不年不节的,你怎么回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