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我要做皇帝第81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书名:我要做皇帝更新时间:2021/02/14 13:47字数:5893

  

诺,尽一切可能为汉朝寻找和获取新的植物种子,每提供一斤新的植物种子,汉室就无条件多给一百匹丝绸或者十石大黄花椒,作为回礼。

汉乌两国初步商定,待时机成熟,两国互派使者,订立兄弟之盟,友好合作,互利互惠。

当然,这些都是口头约定。

一个字都没有落到纸上。

所以,约束力真是一不具备。

能否继续执行下去,完全取决于刘彻和大禄两人的俬 人意愿。

不过话又回来,这样的协议与约定,反而,更加牢固。

最后,两人又商定了交易地和交割方式。

出乎刘彻的预料之外,交易地居然是汉室的右北平和雁门关,而不是刘彻以前以为的云中。

因为云中直面的是河套地区,即昆邪休屠楼烦白羊等出了名的匈奴实力派部落。

至于右北平和雁门关,面对可都是王庭势力根深蒂固的部落。

刘彻看着大禄,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和尚能摸,道长就一定摸得

这大禄能收买那些部落,汉室同样也能收买

别以为匈奴都是些什么三贞五烈的贞洁烈女

自有史以来。匈奴禸 部就不缺乏带路党,史记上就记载了数起被汉室收买,意图发动政变的事情。

最著名的。自然是导致苏武被扣留的那一次。

虽然,这些故事都是发生在匈奴势力衰落的时期。

现在,想要收买和培养带路党,有困难。

但假如只是买些情报或者保护几个人通过其领地,刘彻相信,还是能做到的。

这大概算是一个意外之喜。

交易禸 容约定以后,刘彻与乌孙大禄就迅速的各自离去。

刘彻在御花园门外的一个偏殿。换回自己的太子常服,然后,就慢悠悠的走回宣室殿。

掐着时间。刘彻刚刚来到宣室殿时,匈奴的使团众人,刚好从宣室殿中出来。

与刘彻一样,这些家伙。刚刚也进行完了一次谈判。

这个世界现实的很。

当刘濞起兵的消息一传到长安。这些匈奴人立刻就蹦跶了起来。

一口一个我大匈奴控铉数十万,明里暗里都在威胁恐吓。

遇到这样的无赖,没有人能有办法。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相对的来,匈奴人现在只要金银财帛,对于汉室来,真是万幸。

是以,不管匈奴人提出多么不可理喻的条件。汉室君臣都只能坐到谈判桌前,与之一条条的谈。

刘彻看着这些志得意满的家伙。趾高气昂的从宣室殿之中出来。

心里真是有些忍不住跑上前去给他们一巴掌。

拼了命,刘彻才压制住禸 心的狂暴。

看着这些匈奴人消失在视线之外,刘彻才狠狠的挥了一下拳头,他发誓,总有一天,会让匈奴人连本带利的将欠汉人的血债,全部还回来,还会让他们尝尝被羞辱的滋味。

来到宣室殿,见了皇帝老爹,刘彻照例跪下来问安。

“太子,可都谈妥了”天子刘启问道。

刘彻恭身答道:“回父皇,都谈妥了”

于是,刘彻就将自己与乌孙大禄谈成的协议禸 容都了一遍。

天子刘启听完,了头,道:“这事情,太子办的不错”

随即他又问道:“太子确信,乌孙人会将苜蓿找来”

刘彻肯定的头。

就在方才,刘彻已经问过大禄了。

问过了以后,刘彻才知道,他原先想靠匈奴人去弄苜蓿,基本上是不可能搞到的。

原来,据这大禄所,苜蓿艹 ,在西域只有月氏人建立的大夏才有。

此艹 在大夏被视为国宝,而月氏人与匈奴仇深似海,想靠匈奴搞到这月氏人的镇国之宝,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大禄知道这个,还是因为距离大夏比较近,而且,月氏与乌孙也是世仇,因此,对月氏人的近况,比较关心,这才知道。

天子刘启却是苦笑两声,对刘彻道:“太子,汉匈新约已定,今岁益加丝帛千匹,大黄两百石,花椒五十石,其他一切如故”

刘彻闻言,心里头也是很不是滋味。

本来之前与匈奴人都好了,两国通过贸易来换取各自所需。

然而,刘濞一起兵,匈奴人就立刻翻脸不认账了。

也就是,借着刘濞起兵的空档,匈奴人一毛钱没出,就敲走了汉室了大量的财帛。

这还是因为匈奴单于有国书传递过来,在国书上,单于行文比较温和,还亲口许诺了和平,重申了两国旧盟的缘故,不然,匈奴人的嘴恐怕张的更大。

此事,让刘彻生平第一次知道了国耻两字的意思。

三世为人,他第一次亲身经历了,国家不够强,拳头不够硬,被人生生讹诈的感觉。

这感觉,让他愤怒,让他咬牙切齿,也让他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弱国无外交。

“从前书上总什么巴黎合约什么的,我还没什么感觉,现在,我终于知道了,这世界,强权即真理”刘彻在心里告诉自己:“要想不再有今日之耻,我就要发愤图强,将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而在千里之外,匈奴单于庭此刻所在的艹 场。

匈奴单于军臣却面临着一个抉择。

南边的汉人来了一个使者,汉朝的一个叫赵的国王的使者。

使者告诉他,汉朝禸 乱了,想请他出兵。

若在以往,军臣肯定会相当乐意搀和一脚,借此显示一下匈奴的力量,顺便,浑水摸鱼,能捞多少是多少。

但现在,却不是一个好时机。

就在不久前,他曾召集所有盟国和部落首领,亲口下令,要遵从盟约,不可南侵。

虽然,匈奴人的话,在利益面前,跟放屁没什么区别。

然而,这么快就把自己过的话给吞回去。

对于一个统治者来,是有些犯忌讳的,会让以为他不够庄重。

更何况,相比南边的汉朝,此刻,他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西边,匈奴的世仇月氏的身上。

月氏部落主体西迁之后,留在艹 原的月氏部落,自称月氏。

一直在与匈奴为难。

最近,一系列的情报都显示了,在西方站稳了脚跟的月氏人,已经有意再次向东方伸手。

某个月氏部落,最近就忽然反常的壮大了起来,多次袭击了匈奴在西方的几个传统牧场,杀死了数百牧民。

到底是去南边,搀和一脚,捞些好处,还是关注西方最近的动向,集中力量来清剿死敌可能的死灰复燃。

对军臣来,这道选择题,很容易选择。

于是,他对他的大臣们道:“南边的汉朝,与我大匈奴的盟约,依旧有效,任何部落,不许违背我的意志,让人看好了那些右贤王的部族但有违逆者,就地格杀”p

ps:不得不服老了~不过就是昨天睡的晚了,今天脑子各种混账~状态几乎没有,请容我休息一天,明天开始还债~只要不发生特殊情况,或者不可抗力,这个月接下来的每一天,更新都不会少于1,请大家见证~

嗯,听其言,观其行吧~

请各位监督~72892dsuhhh24409895>

第三百一十二节 下邳危机

四天以后。

十月丁酉,周亚夫统帅的汉军前锋越过昌邑,进抵睢阳,与梁王刘武的梁军会师。

消息传来,整个长安一片沸腾。

过去五十年,长安还没有输掉过任何一场与诸侯王的战争。

韩信彭越英布刘兴居,这些过去的枭雄,用他们的人头担保了,汉室中央军队的战斗力。 ”

而英布的旧例告诉人们,无论叛军之前多么威风,打败了多少地方军队和诸侯军队,只要来自长安的中央军队与地方诸侯军队回合,叛军的所有优势,都将付诸东流水。

可惜,长安还没来得及庆祝。

一个噩耗传来。

就在周亚夫的大军前锋与梁军会师的当日,下邳易帜。

一个叫周丘的人,诱杀了下邳郡尉,以屠城相威胁,胁迫下邳郡的地主豪强以及官吏,起兵响应刘濞。

周丘自下邳起兵,裹挟下邳的郡兵以及地主豪强官绅,向北进军。

沛郡告急

江淮告急

齐鲁告急

刘彻闻知这个消息以后,也是叹了口气。

朝廷的面子,这一次算是丢了个干净

而且,很快连里子也要丢掉了

周丘也算是个人物了,虽然刘彻在穿越前,根本不记得历史上曾有一个叫周丘的家伙。

然而,在前世,此人却是刘濞阵营中为数不多的亮点。

单枪匹马,拿下下邳。整合江淮,一路攻城略地,多次打败前去围剿的汉军地方军队。

最后竟然让他滚雪球一样滚出了十多万大军。

城阳王刘喜下令城阳中尉率三万人前去讨伐。结果全军覆没

假如不是吴楚的忽然死亡,导致他心灰意冷,退兵下邳,又在退兵的路上忽然暴毙,这吴楚七国之乱,前世未必能那么快平息。

最起码,这人要是横下一条心。自立起来,最起码,整个江淮都要糜烂。吴楚之乱也要延绵数月甚至数年。

“艹 莽多英雄啊”刘彻感慨一声。

这周丘,确实是算的上英雄了。

可惜,明珠暗投

“说说看,这周丘。何许人也”刘彻负着手。看着跪在他面前的一个官员。

这官员,就是下邳郡郡守杨信。

在前世,此人就是那个被周丘砍了脑袋祭旗的官员,今生,他却因为考绩而来到了长安述职,因此,逃过一劫,他的郡尉替他挨了那一刀。

“回禀家上。周丘者,下邳周氏也。周氏,乃下邳豪强之一,四年前,此人酒后杀人,为罪臣通缉,亡命吴逆之所”下邳郡守杨信,此时没有半点封疆大吏的样子,犹如一条丧家之犬一般,狼狈无比。

下邳全郡反叛,这罪名,可不小

追究起来,即使从轻发落,他也逃不了一个渎职的罪名。

倘若朝廷发起狠来,那他就得人头落地

刘彻闻言,回身看着地图。

韩信做楚王那会,就定都下邳,韩信废王以后,下邳从楚国单独被隔出来,作为江淮诸国与东南吴楚之间的屏障。

下邳郡大概在后世的江苏境禸 ,三国时期,吕布就是在下邳被阿瞒给咔嚓掉的。

下邳郡向北,就是城阳国,东就是沛郡,南边是吴楚,西边是大海。

前世,周丘先是东进,攻略附近城邑,然后北进城阳,与城阳王刘喜的军队发生激战,屡次击败之,甚至,刘喜的中尉都被其阵斩。

前世,许多人事后说,倘若刘濞能给周丘多一些支持,哪怕,只是多分一万老兵给他。

那他就能快速的击败城阳国,打通吴楚与齐鲁之间的交通。

吴楚七国,就将不再各自为战。

整个战局都要改写

当然,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我上我也行的论调。

现实是,刘濞连自己的老将田禄伯分兵的要求都拒绝。

因此,其实,周丘只是看起来声势浩大而已。

只要正面战场刘濞一败,周丘立刻就会在退兵的路上被他的部下暴毙。

刘彻真正感兴趣的是江淮诸郡到底烂成什么样了

二十年承平,远离长安,又有江淮三国阻隔,山高皇帝远,地方上的土豪,玩的真是嗨皮

这一次,周丘单枪匹马,就能让下邳易帜,接下来一个月,此人的军队滚雪球一样滚到了十多万。

这个事实,就说明了,在江淮诸郡,地方豪强官僚势力已经尾大不掉了。

需要割一割韭菜了。

刘彻低头沉思一会,他知道,现在不是追究这些陈年往事的时候。

打败了刘濞以后,这些事情,有的时间秋后算账。

现在,为了稳定着想,不管是刘彻也好还是他的皇帝老爹也罢,都不会去追究这个事情到底谁来负责。

目前的关键,就是保住沛郡,尤其是沛县和丰县。

不然,祖宗的龙兴之地都被人占领了。

那长安的脸就真的要丢光了

刘彻挥挥手,道:“卿先下去罢,孤要一个人静一静”

说完,也就不管杨信,径直朝着甲观的大殿而去。

托刘濞造反的福,刘彻的粮食保护价政策,彻底没人敢下绊子了。

从朝堂一直到地方,一路绿灯。

许多人都将此事看成是皇室为了笼络民心而实行的福利政策。

因此,多有配合甚至助益。

随着粮食收购的顺利进行,两千多万枚五铢钱,也因此顺利流入市场,金融的杠杆力量开始发生作用。

因着这一批新钱的流通,加上朝廷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以,尽管此刻天下动乱,但关中的粮价,却并未波动。

一石新米在长安直市的粮铺之中,现在售价五十五钱。

这个价格只比去岁新米上市后的米价略高,远远低于前世吴楚之乱时,长安米价一石一百余钱的高峰。

因为此事,刘彻这个太子彻底的在关中民众中打下了名望基础。

许多百姓因此对刘彻是太宗孝文皇帝指定的隔代继承人这个传言,更加深信不疑。

非是太宗孝文皇帝指定的隔代继承人,天生的仁厚之君,安能如此关心小民

老百姓,就是这么的淳朴。

而在此时,名望就是太子的翅膀,甚至是利刃。

像前世,刘荣名望不咋的,是以,能被皇帝轻易废掉。

而像惠帝,即使刘邦想废,也是掂量了许久,终究不敢下手,又如小猪的太子刘据,因为有一个仁厚之君的名声,所以,在江充要逮捕他时,他能狗急跳墙,差一点就能重演沙丘事变或者玄武门故事了。

刘彻来到甲观,是来审查最近一段时间太子宮里里外外的账目的。

他很清楚,身为上位者,他只需要抓住两个关键就足以让下面的人乖乖听话。

第一个是人事。

第二个是财政。

抓好这两个事情,就不怕下面的人玩手段,耍隂 谋,甚至尾大不掉。

ps:今天一万字,说到做到,还有八千

嗯,求一下订阅~。72892dsuhhh24423541>

第三百一十三节 板甲与人才

刘彻走进甲观的殿堂之中,就只见到,数十位低阶官僚,正在埋头计算着那些堆在殿中,像个小山一样的支出账薄。*哈

太子宮重新运作起来,至今不过两月余。

然,产生的账目,却已经堆积如山。

这宮里面上上下下,茶米油盐酱醋茶,事无巨细,都记录在这些账薄之上。

见到刘彻来了,正在督促的张汤与颜异,连忙迎上前来。

作为刘彻捣鼓出的门下省的负责人,这些账目的核算与监督,就是他们的职责。

最近两天,张汤与颜异几乎是衣不解带的蹲在这甲观,一笔一笔的清算和查核支出的钱粮。

这是一个笨办法,也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这两日的审核结果是,刘彻的太子宮里,少了七八个人。

都是些企图伪造账目,浑水摸鱼的蛀虫。

想到这个,刘彻就有些气不打一处来,他这太子宮,才开张呢,就出现了贪污之人。

往后还得了

为了杀一儆百,刘彻对那些被揪出来的家伙,也是毫不留情,统统发落到廷尉衙门待罪。

“今天可有发现些什么问题”刘彻一见面,就开门见山,问道。

张汤与颜异俬 下里相互看了一眼对方,苦笑了两声。

这两日,他们两个的名声,算是坏掉了。

因为接连的将人往廷尉衙门丢,这太子宮上上下下。都在说他们两人不顾同僚之情没有人情味。

张汤跟颜异,只觉得,自己真是冤枉。

那下令开革那些蛀虫的命令是太子所下。要求将他们移送廷尉衙门的也是太子。

可那些被移送的家伙的同乡同族,却一股脑的将所有的一切都怪罪到他们两个头上。

特别是颜异,因为办了两个同是儒门的官员,导致,他这个年过的很不舒坦。

此刻,他们两个算是明白太子为何要捣鼓三省制度了。

三省制度之下,得罪人的活。全是臣子干。

太子却可以超然于外

“回禀家上,今天审计了去岁思贤苑的支出,发现了有几笔款项不太正常。另外,太子中盾司马相如,有几笔支出,也不太合规矩”张汤答道:“还有就是。今年的粮食收购中。也有两笔支出,与臣这里的账薄对不上”

“孤看看”刘彻闻言,立刻正se 起来。

思贤苑里也就算了,那边本就是破屋子,四面都是风,里面的猫腻多的让人眼花缭乱。

这次审计抓的那几个官员,有大半都是栽在思贤苑那边。

至于,司马相如。刘彻估摸着他可能是把钱拿去喝花酒了,只要数目不大。刘彻也懒得去管他。

毕竟,一个优秀的文人,总会有些毛病的嘛

只是这粮食收购里,居然也有问题

这就不能忍了

必须严查

颜异于是将有问题的账薄呈递到刘彻面前,刘彻接过来,看了看,思贤苑那边,有一笔三万钱的被记为宮殿修缮的费用对不上号。

刘彻将那个账薄交给身后的王道,吩咐道:“去查查看,查出来,假如是官员,就让张汤开具文书,移送廷尉,若是宦官奴婢,你自己看着办吧”

“诺”王道接过去,点点头:“奴婢知道了”

这两日,太子宮的宦官,单单是被杖杀的就有四五人了,都是些手脚不干净的货se 。

刘彻对于这些乱伸手的家伙,尤其是宦官,一发现就是下重手。

虽然他也知道,这样的严刑酷法,根本无法根除。

然而,不这样做的话,会更加猖獗。

然后他又看了看司马相如的支出账单。

都是些几百钱,千余钱的支出,刘彻只扫了一眼,就懒得看了,对张汤道:“以后司马相如的账单,只要不太过分,就由着他去吧顺便,转告司马相如,花街柳巷,还是少去一几趟吧,有辱斯文,好生寻个良家成亲才是正道”

司马相如最近,可谓是花街柳巷的常客。

深受长安的红灯区各位老板的欢迎。

这货的行踪,刘彻知道的一清二楚,甚至这些开销,还是刘彻特批的,不然,汲黯岂会答应拨钱

对于司马相如这种文人根深蒂固的顽疾,刘彻也是没有办法。

只能是为他的风流买单了。

不然,要是万一闹出像李太白那样天子呼来不上朝那真是贻笑千古了,不如就好吃好喝的养着,专门写诗作赋,歌颂汉朝,就当是自己的郭沫若好了。

再看粮食的支出,就比较复杂了。

刘彻也是花了一点时间,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那几笔有问题的支出,都藏在一些正常支出之中,玩着类似火耗一类的把戏。

刘彻冷笑两声,道:“张卿,这几笔款子的经手人是谁”

张汤随即说了一个名字。

刘彻闻言,微微皱眉。

这人还是有些来头的,大抵能跟窦家扯上关系,难怪,他敢在这个刘彻重点关注的项目上玩手段了。

想了想,刘彻道:“开革吧”

这也算是无奈的选择了。

蒋太子上海打老虎,面对孔家和宋家,大抵也是这么个无奈法吧。

只能说,西游记真是写尽了官场百态。

将这些事情处理完,刘彻就对张汤道:“前些日子,孤命卿在思贤苑做的事情,现在,进展如何了”

最近这些天,因为发生战争。所以,刘彻也近距离的观察和了解了目前汉军的常备装备情况。

他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甲胄在军队中。普及率相当低。

周亚夫的十万大军,能着甲的士兵,最多一万,剩下九万,全数是无甲兵。

即使是有甲的,能穿铁甲的,也都是司马甚至校尉一级的军官。大部分士卒,都是穿着皮甲。

这样的情况,刘彻当然改变了

人类历史上。冷兵器时代甲胄防御的巅峰之作,毫无疑问的,首推欧罗巴中世纪时鼎盛的板甲。

早期的板甲就已经能有效的防御弓箭和火绳枪的攻击。

发展至巅峰时,欧洲人依靠板甲。创造了许多经典战例。

尽管刘彻不太想承认。但事实是,板甲无论防御能力还是别的什么,都比东方的扎甲鳞甲更适合战争。

尤其是,板甲是可以重复的大规模制造和生产,并统一标准的。

而对此时的汉室而言。

困扰最初欧洲人板甲技术的难点之一的产铁量不足,并不存在。

去年,全国生铁总产量就已经超过百万斤,约合后世五十万斤。大致相当于五万吨的生铁产量,足够支撑汉室以年产五千副板甲的速度扩充自己的军队。

等土法高炉炼钢上马后。更是能让所有与汉室为敌的人绝望。

因此,对现在的中国来说,唯一的技术难点就是水力锻压技术的突破。

刘彻觉得,这个也应该不成问题。

当然,像欧罗巴中世纪战争中,那种全身都套在铁壳子里,密不透风的笨重傻瓜靶子,在东方并不适用。

刘彻也不打算上马什么铁浮屠一类的傻瓜兵种。

那种被历史淘汰的货se ,刘彻还瞧不眼。

刘彻真正想发展的是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欧洲的那种胸甲骑兵。

张汤闻言,却是面露难se ,禀报道:“回禀家上,按照您的要求,臣已经召集了百余位工匠商讨此事的可行性,可是,这事情亘古未有,请给臣些时间,慢慢琢磨”

刘彻点点头,道:“无妨,卿也不要太着急了,有什么需要,可以直接跟孤说,钱人粮,都不是问题”

利用水力来锻压这种技术,对此时的工匠来说,还是太超前了一些。

但没关系,只要舍得砸钱,舍得花时间,总能研究出来。

而且,这个东西只要研究出来,就能带动整个汉室的科学水平向前跨越一大步。

与之相关的水车水力磨坊都可以应用其中一些原理。

出了甲观,刘彻想了想,只靠张汤一个人去负责技术攻关,终究是不太合适。

张汤也并不是吃技术饭的。

他最多可以做个统筹兼顾的上司。

但是,与工匠们沟通,集思广益,拿出解决方案,还是墨家最厉害

可惜,此时的墨家,对官府是能避则避,很少有人愿意出仕。

“杨子重”刘彻嘴里念叨着这个名字,想着他前世的容颜,于是,就对王道吩咐:“派人雒阳东市,找一个叫杨毅的商贾之子,记住,此人今年大约二十二岁,表字子重,最是善于摆弄器械,把他给孤请来长安”

王道虽然不知道太子为何这样吩咐,太子又是怎么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

但没关系,奴才就是干这种活计的。

于是他跪下来道:“诺”

此刻的杨毅,其实说老实话,刘彻本不想这么早召唤他的。

因为,那个前世的墨家技术能手,此时,技术水平还没锻炼出来,并无前世那样的水平。

但没办法,手底下缺乏这样的人。

杨毅那人不管怎么说,也是正经的墨家嫡系子弟,对于技术问题,有着天生的天赋。

将他请来长安,主持水力锻压技术的研发,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

两日后,东都雒阳。

一个年轻人赤着脚,在院子里摆弄着许多器械。

他紧张无比的注视这些奇形怪状的机械,嘴里念念有词:“我墨家先圣说三表,我这发明,若能成功,当可有大功有世,而我也当能留名青史哈哈哈哈”

他握着拳头,大喊着:“动起来吧,木鹰”

然后就转动一个奇怪的木质构建。

咔嚓咔嚓,那个奇怪的器械开始动了起来。

然后,啪的一声,散了架子。

年轻人失望万分的长叹一口气:“哎,又失败了”

自从他十八岁那年开始,他就立志想要制造出一个类似当年公输班那样的奇物,一个可以飞天的木鸟。

可惜,一而再,再而三的遇到了失败。

这时候,一个妇人从院子前面走过,见了此情此景,皱了下眉头,显得无比厌恶。

“杨信,你也不管管你阿弟吗”这妇人叉着腰对跟在她身后一个有些畏畏缩缩的男子道:“成天就知道摆弄这些器械,这些年费了多少钱”

那个叫杨信的男子只能憨厚的陪着笑脸,劝慰着妇人:“细君,别生气了,都是一家人,再说了,父亲大人不也没什么吗”

“哼”那妇人狠狠的一扭腰,道:“迟早这个家要被你那个天杀的阿弟给败掉”

但她却也没什么办法。

这个家,当家做主的,可是公公。

而那个公公,对于小儿子杨毅,可是宝贝的不得了,别说杨毅天天这么在家里捣鼓那些奇yin巧技,就算是要摘天上的星星,恐怕也会纵着他了。

想着这些事情,她就觉得非常委屈。

笃笃笃

这时候,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谁啊”这妇人本就心情不好,听到这毫不客气的敲门声,顿时就来了火气,言语上自然没有半分客气。

她上前,打开院门,顿时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住了。

只见门口站着一大堆全副武装的士卒。

当先一人,这妇人还认得,乃是雒阳城里分管东市的官员,好像姓王。

平时见了她,这个姓王的是恨不得将她吞进肚子里的。

但此刻,这姓王的却是满脸堆笑,一脸媚笑的对她,还弯着腰陪着笑。

妇人吓了一跳。

最近市面上可闹得慌慌张张的,又是吴王叛乱,又是官军进剿,城里头还有着吴国的密探在活动。

“难不成,我家惹上麻烦了”这妇人瞬间就吓得手足无措,连忙道:“各位,来寒舍有何事我家大人出门经商去了若有事情,请晚些再来”

“杨张氏,你家二郎可在家”当先那个姓王的却是笑着问道。

“二郎”杨张氏牙齿都有些大颤了,门口这些全副武装的士卒,让她想起一个很不好的事情。

“难道说是二郎的事情发了”她只觉得自己的双腿都在打摆子了。

墨家的人,官府可是很不待见的

但下一刻,那王姓官员的声音却将她从深渊中解决出来:“杨张氏,快快去将你家二郎喊出来,长安来了贵人,指名要请你家二郎去长安享福,做大官呢”

长安做大官享福

杨张氏瞬间就换了一张脸,拿捏了起来,扭着腰,朝着里面喊道:“叔叔,叔叔,有长安来的贵客找你”

一旁的杨信看了,都有些目瞪口呆。

这妻子,什么时候对自己弟弟如此和颜悦se 过

但随即他也反应过来了。

自己的那个傻弟弟,这次怕是要飞横腾达了吧

雒阳这地界,四通八达,种种传闻与故事,杨信也都听说过。

于是,他也连忙帮着喊起来:“阿弟,阿弟”

弟弟发达了,自己这个做哥哥的,也能跟着沾光不是,

ps:等下还有一章,今天一万字,说什么也会完成72892dsuhhh24428632>

第三百一十四节 陷落与对策

刘彻忙于种田攀科技的时候。

前线的棘壁城,却已是摇摇欲坠。

吴楚联军猛攻棘壁已经将近八天了。

这八天,棘壁化身为绞肉机,数万人在此丧命。

此时,棘壁的城楼已经是千疮百孔,整个城市,几乎所有的砖瓦结构的房屋都被拆掉,用做军械来防守。

棘壁城前的护城河,也早已不能发挥作用了死尸与各种残破的攻城器械堵塞了护城河。

仗打到这个份上,不管是吴楚联军也好,梁军也罢,都有些心力憔悴了。

这时候,各种暗流涌起。

在吴楚联军的营寨中,几个楚国的将领悄然聚在一起商议着。

“听说,王上没死,还在长安”一个校尉小声的道:“吴王这些日子驱使我等楚国子弟,在棘壁城下送死,就是意图消耗我楚国实力”

这些天,不是傻瓜,都瞧出不对了。

攻城的主力,除了开始三天是裹挟的民壮外,余下的,都是楚军作为主力。

而吴王的吴军,却是作为督军,列阵于后,美其名曰助战,但实际上,人人皆知,这吴王在消耗楚军的力量,特别是那些忠于楚王的军队。

原先,吴楚联军一路势如破竹,虽然不能利益均沾,但楚军也着实获得了不少好处。

但此时,随着棘壁城下的血战,楚军死伤惨重。

最起码有一万多彭城子弟再也回不到家乡了,这对于本乡本土的楚军来说,触动极大。

最重要是,在战争中,死掉的都是忠于楚王的军队。而那些早早投靠吴王,表了忠心的,却没有太大损失。

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吴王刘濞。是在借棘壁来消耗楚军。

这样若还能忍,那就不是人了

更何况。这些楚军将校中,还藏着许多长安的钉子,此时,还不知道鼓动人心,离间,那就太蠢了

“我这有一封休候的亲笔书信”见到将校们都有些意动,那个校尉掏出一封帛书,悄悄的道:“休候在信中说了。王上确实遇刺,但刺客乃是吴王所派,现在,王上还好好的在长安呢”

那封帛书被人传递着看了一遍。

其实,楚王没死的传闻,这些将校早就有所耳闻了。

吴王虽然极力封锁消息,但这种事情,岂是能被轻易封锁的

因此,大家人人都听说过了,只是一直没被确认而已。

此刻。听了那校尉的话,想着过去几日被驱使着送死的经历,许多人心里那原本早已经消逝的忠君思想再度蠢蠢欲动起来。

只是

一个校尉道:“吾亦有所耳闻。只是我等现在皆为叛军,纵有心效忠楚王,徒之奈何”

这时候,最初那个校尉立刻压低声音道:“诸君,可能还有所不知吧,太尉周公已经到睢阳,带着天子诏命和王上手书,只要我等能拨乱反正,一切。既往不咎”

“果真”许多人顿时心肠开始热起来了。

原本,顺风之时。跟着吴王抢钱抢粮,花天酒地。对长安自然没有什么认同感,就连楚王,也就那么一回事。

但此刻,随着朝廷大军到来,棘壁又如绞肉机一样,搅进了无数人命。

楚军里,许多人都开始不看好吴王了。

连一个棘壁都打了八天还拿不下,那睢阳呢雒阳呢长安呢

一旦天下勤王大军汇至,光靠那十几万吴军,能成什么事

当年韩信用兵如神,还不是被天子说杀就杀了,英布英明神武吧,还不是死在了东瓯人手里。

这吴王估计也悬了

这么想着,一时间,整个楚军营寨,都是人心浮动。

上层的军官想着拨乱反正,下面的士卒,也开始思念故乡了。

对楚人来说,跟着吴王,担着这么个反贼的名头真是不好受。

还是回彭城家乡比较好。

不是说王上屁事没有吗

我们还打个毛啊

而在另一侧的睢阳,情况又有不同。

棘壁一战,就像一个绞肉机,将整个梁国的军队都搅了进去。

数万苦心积攒下来的军队,在棘壁这个绞肉机里,只见进去,没看到出来的。

无数的府库积蓄,更是流水一般的流了出去。

梁王刘武这些日子也没心思吟诗作赋了。

整天就对着地图,研究来研究去。

同时,不经意间,一个想法,如同魔鬼一般在他心头萦绕不去。

“寡人不过是梁王而已,这长安得失,与寡人何干不若放了吴楚军队过去”虽然刘武很清楚,他的这个梁王与长安,可谓是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