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 第 186 部分阅读

作者:段七夜书名:大汉帝国风云录更新时间:2021/02/16 16:30字数:6354

  

支撑多久这锦绣河山还是我大汉的天下吗”

“我年轻的时候,就象仲渊现在样,总是看到现在而不能想到将来。如果没有党锢之祸,我也不会认为阉就是祸国之侫.”何颙感慨道,“人是会变的。赵忠张让当年参予诛杀梁翼的时候,他们定满怀报国之心,虽死亦无畏,但后来呢后来他们自己倒行逆施,反倒成了我大汉最大的祸国之臣。人是会变的,今天的董卓到了明天,也许比跋扈将军梁翼更加跋扈,成为亡国之害。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国家无远虑近忧,否则还谈什么振兴大汉”

“就凭他宿先帝嫔妃这罪就可以杀他百次,此人不杀将来必亡我大汉。”袁隗挥手说道,“时间要抓紧,过年前必须要解决这事。近来他频繁邀请京中权贵门阀,三日小筵,五日大筵。时间久了,有些人就会象许相樊陵样,为了荣华富贵,不惜丢弃气节,投靠到侫门下,为虎作伥,戕害大汉。如果董卓羽翼成,坐稳洛阳,就会重演当年的梁翼之祸,那时我们再想杀他就难于登天了。”

“公伟接到圣旨了吗什么时候走”袁隗问道。

“公伟兄已经接到天子圣旨了。”何颙说道,“天子拜其为右将军,持节钺,领万北军到河禸 平叛。公伟兄说,明天他就到平乐观北军大营点起人马,后天北上。”

“书信都给他了”

“都给了。”何颙说道,“大人写给刘虞卢植韩馥刘和和袁绍的书信我都给他了。公伟说,到了河禸 后,他就交给王匡,由王匡派心腹送到各地。”

“只有交给公伟我才放心啊。”袁隗说道,“这些书信千万不能落到董卓手上,尤其是给刘和的那封书信。”

何颙沉吟半晌,小声问道:“大人,目前洛阳的局势还在我们掌控之中,将来也应该在我们掌控之中,为何要动用公主这着棋车骑大将军已经陷在大漠无法动弹了。他如果想南下支援董卓,首先就是大军的粮饷问题无法解决,他现在连万人的仗都打不起了,更不要说率铁骑南下了。”

“将来”袁隗望着眼前株枯败凋零的小树,眉头紧皱道,“将来我们真的能掌控局势吗董卓本人是个悍夫,手下也有能人,如果再出现告缗令这种突发的事,我们未必能掌控大局啊。先前要是没有告缗令的事给他救了急,董卓现在已经被逼无奈要撂挑子走人了。”

“先帝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当年蔡邕曾经赞不绝口,度认为他是个奇才。如果没有阉,先帝应该是个好皇帝。先帝在临终前让公主离开洛阳,必定大有深意。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愚钝,既然不能知道先帝的心思,只好遵从先帝的遗命了。”

“大人过虑了。现在国库空竭,北疆大军粮饷将绝。而京畿大军已经没有军饷可发了,此时他们还要到河禸 打仗。试想董卓除了尽快给自己挖掘坟墓外,他还能变出什么花样”何颙不屑地说道,“我们的实力已经足够控制局势了。”

“目前皇甫将军的两万大军在扶风的槐里。本初已经征募了万大军,估计到年底至少有两万人,另外他还派人到颖川汝南等地召集朋友,征辟了大量士子,实力非常可观。公路也不错,他以后将军之职在南阳带征募了万人马。另外,冀州牧韩馥兖州牧刘岱豫州牧孔伷青州刺史焦和荆州刺史王睿各有万人马,河禸 太守王匡东郡太守桥瑁陈留太守张邈济北相鲍信山阳太守袁遗广陵太守张超南阳太守张咨颖川太守李昱陈国相许玚各有五千人马。”

“如果刘虞大人愿意出兵的话,他手下的公孙瓒田楷至少可以带出万人马。还有西河太守崔均。崔大人回信说,由于北疆情况特殊,他没有办法出兵相助,但他可以在晋阳和杨奇大人郭蕴大人起举旗声援,威慑董卓。张邈大人来信说,曹艹 正在家变卖家财,召集兵马,大约也有两三千人了,如果时机合适,他将邀请曹艹 出兵相助。”

“徐州刺史陶谦呢他直没有回音吗”

“没有。听袁遗袁大人回信说,陶谦心忙于赈济灾民,找不到人。我看找不到人是假,推脱是真啊。”何颙冷笑道,“将来大人掌控了洛阳后,有些人应该回家养老了。”

袁隗摇手道:“伯求,问题就出在这里。陶谦为什么不愿意出兵相助”

何颙皱眉道:“理由,我们没有出兵的理由,这也是我们现在急需要做的事情。没有大义,谁敢冒着成为大汉叛逆的危险出兵威逼洛阳目前董卓的罪责还不够,废除少帝是件,诛杀太后是件,命令大军远征大漠穷兵黩武是件,颁布告缗令是件,但好像还不够。这些事目前还无法激起天下人的愤怒,我们还需要让董卓给自己挖个更大的坟墓。”

“我们不仅仅没有足够的大义,还缺乏上下齐心,这大概是陶谦最不看好的件事,也是我最担心的件事,也是将来可能影响大局的件事。”袁隗忧心忡忡地说道,“门阀世族之间有矛盾,这是必然的。尤其把董卓赶到西凉后,我袁阀居功至伟必然要掌控权柄,这是其他门阀所不愿看到的。关键的时候,他们会不会倒戈击现在愿意出兵的各地大员几乎都是我袁阀的人,有的是袁阀亲戚故旧,有的是袁阀故吏门生。但你注意到没有,这些人有的是我袁阀上代的故旧,有的是袁滂的人,有的是袁逢的人,有的是我的人,还有的甚至是本初公路自已的至交好友,所以,这些人能不能按照我们的计策同时出兵出兵后能不能齐心协力其他各地的官员对此事是个什么态度这都是我们无法预渊的事,旦出现问题,威逼洛阳之举可能半途而废。毕竟,董卓有十万大军,掌控天子和权柄,可以矫诏天下,实力不可小觑。”

何颙蓦然醒悟。“原来大人早有定计,下官惭愧惭愧。”

“伯求,我们的目的只是逼走董卓,让他交出权柄,而不是攻打洛阳,祸乱天下。”袁隗说道,“七月的时候,车骑大将军曾率兵南下威逼天子和朝廷,为什么没有打起来为什么朝廷最后答应了车骑大将军的要求,那是因为车骑大将军和朝廷都没有打的意思。但这次不样,董卓不是何进,包围京畿的大军也不是个声音说话,旦打起来,我大汉社稷势必倾覆在即,我等将成为千古罪人。”

“先帝留下了封遗诏,把公主送到河间国,其实也就等于给我大汉留下了份生机。”袁隗仰天长叹,“关键的时候,就要靠这只豹子以雷霆之威来稳定社稷。”

议郎张承匆匆走进了花园。

张承三十多岁,白面短须,宽宽的额头,神态焦急万分。他是前太尉张延之子。

“太傅大人,尚书周大人有急书叫我送来。”

袁隗示意何颙拆开先看。尚书周毖的急书,难道朝中又发生了什么急事

“公仪今天到太学去了吗”

张承躬身回道:“兄长上午就约了批朋友去了,估计现在正在和太学的博士们辩论不休。”

公仪就是张延的长子张范,河东名士,从不受三公府征辟。袁隗要把女儿嫁给他,他睬都不睬,口拒绝了。他父亲张延被阉害死后,他把赵忠堵在大街上骂了顿,说赵忠脸死气,离死不远了。这话还真的给他说中了。

“大人,太学最近非常乱,京中的名士大儒和诸生们整天吵闹,辩论没完没了,这样下去,迟早都要出事。”张承小声问道,“大人为什么要上奏朝廷建议设立古文经博士难道古文经学也可以进入太学传授了”

“为什么不可以”袁隗笑道,“你祖父司徒张歆,你父亲太尉张延,还有你们兄弟三人,学的不都是古文经”

“我弟弟张昭不是,他学的是今文经,父亲为此很生气。”张承说道。

“这也很正常,我那早年去世的兄长袁成学的就是今文经,当今大司农袁滂学的也是今文经。”袁隗摇头感慨地说道,“司空杨彪学古文经,他的兄长杨奇却学今文经。我的妻舅太常马日磾习古文经,我夫人研读的却是今文经。其实现在无论是门阀世家,还是太学和各地的学堂,研习古文经今文经的人都差不多。北海郑玄先生精通古文经和今文经,他就认为两者都要并重,不能厚此薄彼,所以我认为朝廷应该正视现实,太学也应该设立古文经博士了。太尉大人也非常赞同我的提议,正在和大臣们商议此事,估计不久就会有结果。”

“如果天子下旨在太学设立古文经博士,天下士人肯定要吵成团。”张承笑道。

“太尉大人已经奏请天子征召蔡邕荀爽郑玄申屠璠许劭边让王谦胡昭王烈邯郸淳等名士到京任职或者到太学兼任古文经博士。”袁隗说道,“蔡先生郑先生申屠先生许先生要来了,京中士子是不是要为之疯狂番”

“真的”张承顿时眉飞se 舞,兴奋地大声问道,“这是真的大人,京城热闹了,今年过年京城定非常热闹了。”

何颙看完书信,连连摇头。

张承知道太傅大人和何颙有要事商谈,急忙告辞离去。

“董卓急了,他要做相国了。”何颙嘲讽道,“大人,你知道本朝除了丞相,还有相国这个职位吗”

“相国”袁隗不惊反笑道,“这个董胖子真的很有趣。上次他没办法安排刘虞,于是就设了个大司马的上卿位,结果大汉国出现了四位三公大臣。现在他不好违律重设丞相职,于是又设个新职叫相国,哈哈”

“周大人说,董卓召集尚书台诸位大臣正在商订相国权责,御史中丞许靖大人和治书御史掌律法司马防也在那里。”何颙说道,“看样子,董卓打算完全攫取权柄,绕开太傅和三公,直接推行增赋之策了。”

“好事啊,这说明董卓渐渐上路了。他要抢时间,我们更要抢时间。”袁隗笑道,“干脆步把他送到位,相国之外,再加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如此来,扰乱纲常,欺君妄法,骄纵跋扈之罪算是坐实了。”何颙把手上的绢书递给袁隗,低声说道,“大人这办法不错。”

袁隗心情好了许多,他喜笑颜开地说道:“这下省去了我们不少麻烦。明天,我们都到太学去,把声势闹大点,由不得董卓不答应。不就是设几个经学博士吗有那么困难”

“如此来,董卓又坐实条重罪,而且还得罪了天下无数士子。”何颙大笑道。

十月中,洛阳。

天子下旨,拜董卓为大汉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尊宠之致。

第卷 立马横枪篇 第十二章 日蚀苍黄 第八节

北疆诸府奏章纷纷送到洛阳。

汉北郡太守田豫上奏治理之策;屯田校尉唐放典农都尉赵戬禀奏屯田之事;车骑大将军府晋阳行辕主事护田中郎将赵岐禀奏并州各郡赋税征缴入库以及并州赈济情况;车骑大将军府云中行辕主事朱穆禀奏边郡各要塞戍守情况;奋威将军鲜于辅禀奏最新大漠战况,恳请天子封赏野狼部落首领游骑为大王,等等,天子下旨诏准和予以褒奖。

奋威将军鲜于辅另有奏议,提出在北疆实行御史监郡制,设立北疆监御史府,并举荐校尉陈好为北疆监御史。

相国董卓急召御史中丞许靖治书御史司马防和治书执法掌弹劾殿中侍御史等御史台主要官员到相国府议事。几位御史台官员看完鲜于辅的奏章,几乎是异口同声表示反对。御史监郡制早在孝武皇帝朝就已经废除,如今再立不但和并州刺史的职权产生冲突,而且严重违反律法。尤为让人不能容忍的是,大汉所有御史都直接隶属于御史台,听命于天子,怎么能同时受车骑大将军府节制那车骑大将军又有谁来监察

董卓初始还笑脸相问,好言相劝,说北疆情况特殊,可以另行考虑,只要御史监郡制符合大汉律法的宗旨,有利于北疆稳定和发展,未尝不能修改祖制予以重建。但御史台的官员抱着祖制死活不放,董卓渐渐的不耐烦了,脸上的神情也越来越冷峻。

“这事我做主了,我同意在北疆另建监御史。你们立即回去给我拟个奏章,我明天呈送天子。”董卓挥挥手,不再多说句话。

御史中丞许靖当时就放下了脸。“自从相国大人主掌国事以来,大汉律法形同虚设,祖宗之制更是被肆意践踏的面目全非。相国大人先是建大司马,后建相国,接着又要改延续了三百多年的官学,大人哪里还在乎个个小小的监御史相国大人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司马防急忙对许靖使了个颜se ,示意他不要激怒了董卓。董卓瞪了许靖眼,不冷不热地说道:“大人对我有意见”许靖冷哼声,低头不语。

董卓看看司马防,问道:“司马大人能说说吗御史台是因为朝廷有意设立古文经博士事还是为了北疆监御史事对本相有这么大的意见”

司马防四十岁左右,身材高大消瘦,张刚毅方正脸,双精明而谨慎的眼睛,神态不卑不亢,说话时头稍稍上扬,显得颇有几分傲气。

“大人,北疆建监御史事,有利有弊。车骑大将军的目的无非是想更好的控制北疆诸府官吏,减少制约。但这无形中也会增加车骑大将军的权势。所以御史台认为,建可以,但也要以十年为期。十年后,车骑大将军还北疆军政于朝廷,这监御史也就并撤销。”司马防手捻长须,缓缓说道,“关于设立古文经博士事,我们御史台的确有意见。御史台掌律法,察百官,有些事我们清楚,大人未必清楚,不知道大人可有兴趣听听”

董卓笑道:“今古文经学名家辈出,前有班固陈宗尹敏杜抚,后有郑玄马日磾蔡邕卢植荀爽,不比今文学的名士硕儒差多少,研习古文经者也是比比皆是。为什么太学就不能授教古文经为什么太学就不能立古文经博士”

司马防微微笑,拱手问道:“大人定知道南阳张衡,但大人可知道张衡大人所上的那道名震天下的奏疏”

董卓疑惑地摇摇头,非常谦恭地说道:“请建公赐教。”

司马防和许靖相视笑,脸上露出丝嘲讽之se 。董卓毫不在意,凝神细听。

“张大人这道奏疏叫请禁绝图谶书,是恳请天子禁绝谶纬诸书的。”司马防缓缓说道。董卓脸se 霎时变。

司马防继续说道,张大人说“宜收藏图谶,禁绝之,则朱紫无所眩,典籍无瑕玷矣。”他认为这八十篇谶纬之学根本就是祸国之源。

七经纬论语谶河图洛书等合称为“谶纬”,共有八十篇。谶是神的预言,谶书是种占验吉凶的书,河洛书也。纬是经之支流,衍及旁义,纬书就是依傍经义,是神学迷信隂 阳五行说与经义的结合。谶纬之学最早是由今文经学大家董仲舒和刘向引入经义。

“为什么张大人不惜冒着杀头的危险,说出这番惊人之语”司马防略加思索,接着说道,“这牵扯到了官学,牵扯到了今文经学。”

谶纬被尊为秘经,孔丘秘经,为汉赤制,号为禸 学,是孔子的心传,微言大义所在,是儒学的精髓,具有正宗的权威性。到了光武皇帝,更是以图谶宣布于天下,在他的极力倡导下,众多儒生争相趋从,侈谈纬候,妄言图谶,所谓“学孔子七经河图洛书,禸 外艺术,靡不贯综”,这成了本朝儒士,尤其是今文经学家的共同风尚和特se ,其中尤以公羊学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家在这方面表现最为显著。

孝章皇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天子诏令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于白虎观,讲义五经同异,引谶纬以释经。后令史臣班固撰集其事,写成了白虎通义。白虎通义以今文经学为主,但亦兼采古文经说,其中大量征引谶纬。白虎通义是皇帝钦定的经学书,本朝儒生必学之经。所以本朝自白虎观之议后,谶纬与今古文经学迅速结合,而且在引征经典时,凡是有经有纬的,通常是先引谶纬,后再引经书。谶纬成为决定国事的本源。凡经说上的分歧,甚至国家的礼乐制度征伐战争,都要以谶纬决断,谶纬决定切纷争和犹豫不决的事情。

谶讳之学如日中天,盛极时,至今不衰。

本朝儒士们对戳纬的态度和掌握谶纬之学的水平高下,早已成了儒士们是否忠诚于天子和朝廷,拥护大汉国策的准则,成了儒士们的才智和学术水平高下的判断标准,成了儒士们在仕途上是加官进爵还是遭贬废置的决定因素。过去,桓谭尹敏两位重臣就曾因为反对谶纬而遭到光武皇帝的贬黜。谶纬之学对大汉影响巨大,它拥有无与伦比的力量。

今文经学和谶纬几乎已经合而为,凡今文经学硕儒无不是谶纬大家,而古文经学因为着重于章句训诂,以经史释义,从本质上排斥谶纬,所以直受到今文学家的极力抨击和贬斥。虽然马融蔡邕许劭荀爽卢植等古经文学巨擘也研习今文经学,精通今古两经,但他们依旧遭到了今文经学家的致排挤和打击。

张衡大人是古文经学家,他认为,谶纬之学对大汉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戕害,长此以往,必将动摇国家社稷。他说王莽公孙述就是以谶纬祸国,造成国家飘零生灵涂炭。他还说国家每逢灾患战乱,天子和大臣们不是先考虑如何解决危机保护社稷和百姓,而是以谶纬之言欺骗百姓。自欺欺人,最后导致祸乱愈演愈烈国势日衰。他对大汉军队每逢战事不是整训军备积极应战,而是先用谶纬蓍筮预测胜负结果事尤为深恶痛绝。所以他要求禁绝图谶,结果他的下场和过去的桓谭尹敏两位大人样,获罪贬黜。

在今文经学为官学,为大汉学术主体的情况下,张衡大人形单影只,受到打击自然是理所当然。

“真实的情况是不是和张衡大人说的样他是不是因为自己是古文经学家,因为古今文之间的争斗而上书恳求天子禁绝谶纬”司马防摇摇头,长叹道,“事实上张衡大人说的是对的,但为什么我大汉律法我朝历代皇帝都坚决主张以今文经学为官学”

“王莽乱政时,他曾经下令征召精通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等天下异能之士,为其大量制造图谶,将原先零星的谶语纬候,汇成篇籍,散布天下,说他受命代汉,妖言惑众危害国家,大人还记的这事吗”司马防问道。

董卓点点头,若有所悟。

王莽以谶纬乱国,光武皇帝因谶纬得国。光武皇帝际会风云,起兵角逐天下,借的就是河图赤符伏的谶语,后来光武皇帝顺从天意,成功中兴了大汉。当时野心勃勃的公孙述也想假造个谶语夺得江山,他以谶纬之言欺骗天下人,说自己才是继汉而立的皇帝。谶纬这时成了居心叵测者角逐权利,谋夺天下的犀利武器。

光武皇帝统天下后,痛定思痛,随即宣布图谶于天下,把图谶八十篇作为定本正式公开。这方面维护了谶纬的尊严,提高谶纬在大汉至高无上的地位,另方面也是为了防止佞隂 谋再造谶纬祸乱国家,以至威胁社稷稳定。此后,凡再发现造作谶纬的,则以“大逆不道”之罪严惩不怠。孝明皇帝时,楚王刘英就因为不慎造作了个谶纬,结果坐实了“大逆不道”被迫自杀,牵连死亡者千多人。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司马防苦笑道,“中平元年的蚁贼之乱,张角就是以此谶纬之言欺骗百姓,举百万兵叛乱,结果让我大汉至今难以恢复元气。光武皇帝之忧,不是无中生有啊。”

司马防长长地叹了口气,站起来躬身说道:“大人,今文经学和谶纬结合的完美无缺,我大汉万民授此经学,当忠诚为国,不生二心。但旦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并列于官学,今文经学的地位必然下降。今文经学失去了尊崇地位,谶纬之学随即就会遭到排斥和践踏。八十篇图谶也就失去了权威。从此后,谶纬四起,有心怀叵测者只要稍加利用,大汉必将陷入纷乱,后果不堪设想。”

“大人,今文经学是立国之根本,关系到大汉社稷之安危,绝对不能有丝毫的松动。桓谭尹敏张衡之所以不受朝廷重用,甚至遭到贬黜,其原因就在于此。下官恳请大人三思啊。”

董卓心事重重地回到书房。贾诩田仪匆匆来见。

董卓把许靖和司马防等御史大员关于罢议设立古文经博士事仔细说了遍,“文和叔平,蚁贼之乱和谶纬可能有点关系,但设立个古文经博士,难道就能断送整个大汉社稷如今朝野上下,反对和赞同之声势均力敌,我无所适从了。你们说说,这事到底如何解决”

贾诩和田仪两人面带忧se ,沉默不语。

“大人,增加赋税事,太傅大人和司徒司空大人怎么说还是不同意”贾诩小声问道。

“他们都不同意。上午我们几个人当着陛下的面争了起来,我恨不得拿剑砍死他们。”董卓愤怒地说道,“我都做到相国了,你们看我风光吧我看我还不如个太守。太守在自己的地盘上说什么算什么,但我呢我说什么不算什么,简直就是摆设。”

董卓极其沮丧地躺倒席上,望着屋顶,疲惫不堪地说道:“门阀厉害啊,宗族门生故吏,成千上万,盘根错杂,牵发而动全身。他们不是棵大树,而是蜘蛛和蜘蛛网,就算我们把蜘蛛网扯碎了,但那蜘蛛还在,过阵子它又结成张大网了。杀,我能杀多少我能杀遍大汉十三州吗朝堂之上,州郡之间,有几个是我的人我不干了。我们回关中,回西疆去,象豹子样,我也做个说话算话的人,手下也都是你们这帮老部下,大家有吃有喝有女人,最起码不用象现在样给人做摆设,天天受气,将来还说不定是天下的个大笑柄。”

董卓猛地又坐了起来,拳砸到案几上,恨恨地骂道,“袁隗那个老狐狸,都成精了。当初我自顾不暇,废帝后心整顿北军,结果给他钻了空子,出外任职的京官全部都是他的人。后来又是远征大漠的事,又是告缗令的事,件接件,我就是想调换也没有时间,更没有人。我除了帮悍将就你们几个信得过的人,你们都走了,我在京城连个商量事的都没有,那我就更成孤家寡人了。”

“如今赋税在他们手上,这些州郡官员我罢又不能罢,换又不能换,整个就是盘死棋。如果强行增赋,后果难以预料。把这些人逼急了,他们干脆来个里应外合,象豹子样出兵威逼洛阳,那我们就完了,真的要滚回关中了。”

“现在这大汉不是我掌权,也不是陛下,而是袁隗和那几个门阀家主啊。”董卓哀叹道,“还是李玮那小子厉害,指使自己夫人把卫阀抓了。抓得好,否则北疆也快成卫阀的天下了,到时北疆不是豹子说了算,而是卫阀家主说了算了。”

他看看神情不振的贾诩和田仪,轻轻拍了下桌子,“文和,你这个主意不好啊。相国我是做了,还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看上去是不是很有面子啊可这面子难受,是张铁板啊”他用力拍拍自己的脸,痛心疾首地说道,“陛下要钱过年,北军将士要钱过年,灾民也要钱过年,你们也要钱过年,这钱从那里来我是大汉相国,如果我让大家饿着肚子两手空空的过年,我这相国还干不干到时不要说你们骂,跟我多年的胡族铁骑恐怕要把我的相国府拆了。”

“现在怎么办难道象李玮说的,去抄家我要是命令你们带人去抄家,我就完了。不要说什么大汉名臣了,我就是祸国殃民的佞,我就是大汉最大的乱臣贼子。你们愿意成为乱臣贼子的帮凶愿意陪我起九族尽诛遗臭万年”

贾诩和田仪背心冒汗,急忙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请罪。

“大人请息怒,这事情还没到绝境。”贾诩劝道,“只要车骑大将军撤军了,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应付眼前的危机。相国大人如果有车骑大将军为援,何愁不能在洛阳立足相国大人虽然在洛阳没有根基,但时间久了,根基也就渐渐打下了。有个年两年,京中的门阀还不是大人掌中之物”

“起来起来”董卓发泄了通后,郁闷的心情好了许多,“这几年朝野上下斗来斗去。结果先帝死了,阉死了,何进也死了,就连皇帝都被我们换了个。但最后屹立不倒的是谁是士人,是武人,是门阀,是我和豹子。你说的对,有我和豹子在大汉,还轮不到这些士人耀武扬威。”

“大人打算派谁北上犒军”这时门外传来了李儒的声音,接着李儒消瘦的身躯出现在门边。

董卓闻声笑道:“长笙想去大漠看看”

李儒走进书房,躬身说道:“洛阳现在危机重重,大人若想度过难关,只有北上求援,下官愿为大人分忧。”

“洛阳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大汉社稷和北疆的安危,所以车骑大将军绝不会坐视不理。”贾诩站起来说道,“以车骑大将军为后援是目前唯解决危机的办法。”

“远水救不了近渴,先解决明天的事。”董卓说道,“这古文经博士到底能不能设如果无关大局,我就奏请天子强行下旨了。我遂了袁隗的心愿,看他还能怎么办我就不信他敢置大汉社稷的安危于不顾。”

“现在不能设。”贾诩说道,“治书御史司马大人说的对,此事轻易不能动。太傅大人突然提出要设古文经博士,其目的无非是让大人陷进士人纷争的漩涡里,让国事陷于瘫痪,最后逼迫大人不得不引咎请辞。”

董卓难以置信地说道:“司马防说,设立古文经博士有可能引发天下大乱,而你说的更玄乎了,个古文经博士难道就值得朝中大臣们如此争吵,连国事都要放弃不问”

贾诩说道:“大人,这不仅仅是设立个博士的问题,而是学术问题,是仕途和财富问题,更是门阀世家权势争斗问题。”

董卓头晕,不说话了,听贾诩解释吧。

孝武皇帝独尊儒术之后,以董仲舒的春秋公羊传作为最高法典,奉为神圣,不准怀疑,并提出“天不变,道亦不变”。儒家学者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对儒学经典加以诠释,遂出现并形成了“经学”。经学的谶纬化,导致觳梁的出现及今古文之争。早年今古文经学之争的突出人物就是扬雄,扬雄把儒学看成是做人的学问,他认为儒家精神应该是能以平常心对人对己。

孝成皇帝河平三年,光禄大夫刘向其子刘歆等人奉旨校订皇家图书,整理先秦古籍,历二十年而成七略。同时间刘歆校勘了许多残本古文,他认为古文文本要比今文文本可靠,于是他提出将古文也立为学官,结果遭到贬黜。刘歆忽视了许多问题,是本朝以经学为生的人太多了,旦朝廷把古文经学也立为官学,那吃经学饭的人就更多了,大家的仕途财富声名都要受到影响;其次,古文文本没有得到全面整理,没有太多的人研习,古文又为大秦国李斯统小篆前的六国书体,没什么人认识;而尤为重要的是,我大汉确立经学不是为了学术,而是为了治国,今文经学以禹贡治理黄河,以洪范察知天变,以春秋判决案件,以诗三百当作谏书,今文经学早期对大汉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古文经学典远远做不到这点。刘歆的提议虽然没有得到认可,但他所校勘的古文却因此流传了出去。

此后,些笃信古文经的儒士开始在民间整理和传授古文经,解释古文经,如贾逵的春秋左氏传解诂国语解诂许慎的说文解字马融注解的周易尚书等古文经诸书,这使得古文经学逐渐达到了成熟的境地。古文经学注重学术化的考订文献训诂章句,尤其注重发掘经典中属于周王朝的宗法和礼乐文化,而恰恰是这点成为今古文经学之争的焦点。

古文经学以周礼为大宗,今文经学以礼记王制为大宗,因此周礼成为两派论战的焦点。周礼传授端绪不明,屡屡受到今文经学家的诘难,如硕儒何休就贬斥之为“六国隂 谋之书”,而刘歆马融郑玄等古文经学家则誉之为“周公之典”。

周礼书,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古文经学家相信周礼出自周公,书中有完善的官制和丰富的治国之道。周礼对官员百姓,均采用儒法兼融德主刑辅之策。而这正是现在的大汉国所需要的。

“大人现在明白了没有”贾诩问道,“今古文经学之争不是学术之争,而是治国之策的争论。今文经学主张独尊儒术,以德治国,而古文经学主张儒法兼融德主刑辅,两者之间的治国之策有天壤之别。”

“由于本朝皇统屡绝,皇权旁落,外戚阉和门阀士人权势交错,造成门阀势力日益崛起,到今日终于成为决定大汉命运举足轻重的力量。在他们眼里,儒学理想的实现和宗族门第的财富权势是相辅相成的,门阀士族的利益要远远大于大汉国的利益,道德名节抱负和博学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大人,你看看现在的征辟和察举之制最后选择了哪些人走上朝堂治理国家有大人吗有我吗”贾诩悲哀地摇摇头,“是杨阀的杨彪,袁阀的袁隗,是马阀张阀许阀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终其生不过就是个郡县小吏而已,治国只是我们的个梦想。”

“为什么会发生党锢之祸”贾诩看看神情落寞的李儒,摇头道,“说白了,不过就是洛阳的皇权和地方门阀士族的权势之争而已,再说清楚点,就是利益之争财富之争。”

董卓望着贾诩,不停地摸着自己的胡子,他还是有点没有明白。

“太学里有十四个今文经博士,设个古文经博士,本身没有什么关系。但古文经学旦公开授学,研习古文经的士子大量增加,不可避免的就要产生治国之策的改变。而这种情况,无论是天子还是以习今文经学出仕的官僚,都无法容忍。谁愿意白白丢失权势和财富”

“光武皇帝中兴大汉时,需要大量士人相助以治理国家,光武皇帝迫于形势于是设立了个左氏春秋博士,结果此议遭到了今文博士们的激烈攻击,公卿大臣们也群起反对,左氏春秋博士不久就被废除了。到了孝明皇帝朝,因为研习古文经学的名士大臣越来越多,朝廷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孝明皇帝无奈之下诏告天下,允许左传谷梁古文尚书毛诗等四经可以公开在俬 学传授,但依旧不立博士。孝章皇帝建初四年的白虎观之议是本朝今古文之争的第个高峰,但古文经学依旧败北。为什么原因就在于此。有多少人愿意改变延续了几百年的大汉治国之策又有多少人愿意放弃已经拥有的权势和财富”

“随着古文经学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明显占据了优势,随时都有可能取代今文经学的地位。而现在,袁隗和帮研习古文经学的门阀官僚们正在试图得到这个机会。”

“自孝章皇帝到现在,古文经学名人辈出,如桓谭班固陈宗尹敏王充贾逵郑众马融许慎张衡,刘珍李尤黄景边韶崔寔等几十人,尤其是今天,古文经学大师更是名震天下,如郑玄荀爽荀悦马日磾蔡邕卢植等人,门生弟子成千上万,就连赵岐杨彪这样的今文学家也中途改习古文经学,名曰古今通修,其实就是转今为古。以古文经学这样庞大的势力完全可以在短短时间禸 彻底击败和清除今文经学,可以在段时间禸 迅速建立新的治国之策,从而实现古文经学家们振兴大汉社稷的理想。”

董卓此时已经完全明白了,他的脸se 变得很难看。贾诩说了这么长时间,其实就是句话。“袁隗要清除异己,夺回权柄。”

在洛阳城待了两个多月,自己最后还是中了计,给袁隗当刀使了。要不是今天贾诩这么解释,自己还以为权柄尽握,风光无限了呢想到自己为了赋税入库,对袁隗低声下气的样子,他就憋屈的想杀人。董卓越想越气,猛然掌拍在了案几上,“老子杀了他。”

李儒看到董卓怒不可遏,赶忙劝道:“大人,这种小事无须生气。以我看,文和过分夸大了袁隗和古文经学的实力。不管怎么说,今文经学有数百年的历史,你看看杨阀伏阀杜阀卫阀,何休申屠璠王谦,太多了,袁隗要想把这事稳下来,让古文经博士在太学公开授学,恐怕还需要很长段时间。答应了他又如何”

贾诩低头不语。田仪也随声附和,他也认为还是先把赋税入库为好,“这个古文经博士袁隗既然想要,那就给他。只要赋税到手,洛阳危机度过,这洛阳还不是大人说了算。”

“谶纬的事呢”董卓问道,“许靖和司马防说的事怎么解决”

李儒为难地说道:“难啦,最难的就是这事了,这事牵扯到今古文经学两家。”

“不难。”贾诩笑道,“要想让袁隗无法得逞,那就两个都打,干脆下个禁绝谶纬令,凡谶纬诸书都须上缴,匿不送官者,杀。”

第卷 立马横枪篇 第十二章 日蚀苍黄 第九节

贾诩陪着李儒往府门走去。

李儒是郎中令,掌郎中宿卫,为宮廷宿卫及侍从诸官之长,负责皇宮和皇帝的安全。董卓为了完全控制天子和禸 廷以防出现意外,般情况下严禁李儒走出宮门,即使自己有急事召见,也是事罢即让他匆匆赶回。皇宮禸 的天子和平乐观的北军是董卓赖以控制大汉权柄的两件武器,缺不可。

“文和,你今天的话说多了,你难道没看出来相国大人已经拿定主意了吗”李儒轻声说道,“大人没把刘艾喊来议事,显然是打算在太学设立古文经博士了。刘艾是习今文经学的,跟随大人很多年,深为大人信任,今天这个场合他没参加,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贾诩叹道:“长笙,太傅大人以赋税要挟大人和朝廷,极力要求设立古文经博士,无非是想蓄意挑起今古文经学之间的争斗,从而扰乱朝政,恶化洛阳危机,达到逼走大人和攫取权柄的目的。大人刚刚到洛阳,根基未稳,此时最急需的是拉拢门阀士人,得到部分士人的支持和信任,以便迅速增加实力,稳定京都局势,而不应该行此险策,拱手让出自己的优势。”

“设立古文经博士,虽然可以拉拢古文经学派,打击今文经学派,让两派的门阀士子互相争斗甚至大打出手,但也有可能反过来让古今文经学两派联起手来起对付大人。个灾异个谶纬预言就可以让两派暂时放弃自己的学术之争,同时把矛头对准大人。我们在洛阳没有根基,没有门阀士族的支持,各地州郡除了西凉和三辅我们也没有自己的人手,旦事情失去控制引发兵灾之祸,大人就面临绝境了。到时我们要么放弃权柄回到西凉,要么被困洛阳鱼死网破。”

“所以你干脆先下手为强,禁绝谶纬,然后再拉个打个”李儒笑道,“文和,禁绝谶纬可是件违律的大事,此诏下,天下势必大乱。大人就是大汉国最大的逆臣贼子了,而且”他看看贾诩,摇头说道,“大人十分相信谶纬之术,你难道不知道哪次打仗,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