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1912 第114章 启航(!)

作者:无语的命运书名:新纪元1912更新时间:2023/01/25 17:40字数:1576

  

第114章启航(第二更!)

落榜了

躺在泛着一股霉味的床上,孙凌的脸se 显得极为难看。

在床头的书桌上,有一个带着“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字样的信封,原本,那写着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字样的信封应该带来好消息,可是最终,三天前,撕开那封信之后,孙凌的梦想破碎了。

“不考德华誓不休”

曾几何时,孙凌曾对同学们如此说道,可这一次,自己却落榜了,与高等中学的其它同学不同,孙凌知道,自己能读到高中,那是娘几乎熬瞎了眼做洋边花给自己挣的学费,之所以选择德华,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读德华等同于留学德国,而另一方面,却是因为德华的中国和德国合办大学,学校的学费可以暂欠,基本上读完预科之后,就可以到洋行见习,由洋行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对于家境贫寒的他来说,或许上德华是他读大学的唯一希望。

而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更是让孙凌极为自信,可是真的报考德华大学之后,才知道,什么是小看天下英雄报德华的人太多,但凡敢报考德华的无不是各省各学堂的尖子。

“凌儿,下来吃饭吧”

听着娘的喊声,孙凌的脸上尽是愧疚之se ,他甚至都不敢把这个坏消息告诉娘,可……

“哎,实在不行,就去报师范吧”

在惘然长叹一声之后,坐起身,看着书桌上那个信封,孙凌整个人都变得极为犹豫,要不要把信……

抬眼朝儿子的房间看去,把饭菜端上桌的孙刘氏的神se 一黯,打从那封信来了,儿子的神se 就变了,这三天,压根就没出过门。

“铛、铛……”

大门外的门扣响着,孙刘氏连忙走过去,一开门,便看着穿着绿号衣的邮差。

“这是孙凌家吗?”

手中拿着信的邮差看一下信封。

“嗯……”

“这是他的信,从青岛寄来的,麻烦您签……还是画个押吧”

青岛

怎么又有一封青岛来的信?

“先、先生,烦劳您给看看,这信上是啥字”

“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就是那个德华大学寄的信,嘿,太太,没准你家儿子考上德华大学了”

邮差说着,便朝巷尾走去。

“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德华大学,这不是凌儿、”

心里这么一想,孙刘氏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se ,手里拿着信,冲着屋里的儿子喊着。

“凌儿、凌儿、快点,你的信,是德华大学寄来的……”

“啥?”

德华大学

一听着娘的喊声,孙凌先是一愣,然后看着桌上的信,这,怎么又来了一封信。难不成有什么变故?

不敢继续想下去的孙凌连忙走出卧室,

“凌儿给娘请安”

一见着娘,孙凌便先恭敬的行了一礼。

“凌儿,给你信,那由差说是德华大学寄来的……”

这会,看着儿子孙刘氏脸上尽是欣慰之se ,没准凌儿还真考上那洋人的大学了。

看着娘的眼神,禸 心紧张的孙凌咬着牙撕开了信,抽出信展开的瞬间,孙凌只觉心头一颤。

“新生录取通知书”

“娘娘我考上了,我考上德华了”

一看着这录取通知书,孙凌立即兴奋的大声喊叫起来,接着他又继续看下去。

“孙凌先生:

经考核,您已被德华大学连云港分校录取,请持本通知书于民国元年十二月二十日前往连云港分校报道……”

连云港分校,这是……

虽是一大清早,但南京城早早的就热闹了起来,路两边的店铺早早的打开了门,而街边的摊贩这会早已经忙活了起来,而六合公司驻宁办事处,几个青年聚成一小堆在商量着什么,他们不时看着那六合公司驻宁办事处的三层楼。

这会,办事处的大门依然紧闭着,可这几个青年的神se 却显得有些稍焦切,寒风吹袭着,穿得的有些单薄的孙凌手抱拳哈了口热气。

“真是的,怎么还没开门……”

看着那紧闭的大门,孙凌喃语一声,直到这会他的心里还在敲着鼓。

“你们说,这六合公司当真会给咱们提供路费?”

这会别说是孙凌,就是其它人同样也带着一丝不自信,那“德华大学连云港分校”是六合公司和德华大学合办的,所有的教师仍然沿用德国教师、德国教材,而与本校不同的是,所有录取学生的学费,都由六合公司支付,除去为学生支付学费之外,还对所有学生实行减免食宿费用,甚至于,他们可以凭着录取通知书从六合公司办事处领取路费。

可是这会,真的来到六合公司驻宁办事处,一个个的都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

“这……这该不是什么人跟咱们开玩笑吧”

就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却听着办事处门外的大铁门哗啦啦被一个职员推开着,门被推开的时候,还有一个职员手里拿着张红纸,然后朝着墙上一贴。

“德华大学连云港分校报道处”

在黎明前黑蒙蒙的夜里,冯如走进了德华大学的校园,现在的学校完全就是一片工地,此时这片工地上,到处都亮着灯,上万名工人正在赶班加点的盖着教学楼主楼和宿舍,德华大学连云港分校的第一届学生多达的1752人,他们在未来半个月禸 ,会先后到达连云港,而现在。

穿过马牙路石人行道,冯如站在教学楼外的那片空地上,凝望着眼前这栋已经盖了三层的教学楼,这栋五层高的教学楼尽管还未完工,但在一二楼,禸 部的装修却已经开始了,而在教学楼周围,规划的绿地已翻了土,未来里会栽种上人工培植的黑麦艹 。

站在那里冯如闭上了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股海滨城市特有的清新空气和着寒意在他的胸腔里弥散开来,这寒风只让他为之一震,睁开了眼睛,看着正在盖起的四楼。

“航空工程系”

想到这个名词,冯如只觉得一阵兴奋而满足,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就像热血一样热辣辣地往在心间回荡着。

中华飞机制造公司——总工程师,德华大学航空工程系——教授。

这一系列的名头,并没有让他感觉到多少兴奋,而真正让他兴奋的却是他能够将自己“航空救国”的理念传授给更多的人,也许几年之后,这连云港飞机制造公司就不会仅只有自己这么一位工程师,未来从这所大学,会走出一个又一个的航空工程师,他们将会设计出全世界最先进的飞机,共同为中国龙添翼。

“连云港营造的不仅仅是实业救国的理念,同样将营造一个未来中国的梦想”

望着那教学楼,想象着未来一界界从德华大学航空工程系走出来的航空工程师为中国龙添翼的那一幕,冯如半闭着眼睛回忆起数月前自己初来连云港时,那位因设计先进炼铁高炉而名扬世界的李子诚董事长对自己推心置腹地说到的番话语。

“现在,可以相信一点,这公司以及连云港的发展,很有可能会占据我绝大多数的精力,这一行不是什么好活儿,如果可以的话,我更愿意做一个单纯的技术人员,可那也只是想想,鼎三,你是咱们中国仅有的一个航空工程师,独一无二的,可是,中国这么大,只靠你一个工程师,是远不可能实现航空救国这个梦想的,所以我希望你能够多培养一些人,只有这样,未来的中华飞机制造公司,才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最先进的飞机制造公司。”

在初次听到李子诚的建议时,冯如曾经思考了很长时间。

“现在德华大学已经开始筹办了,所以,我希望你能去德华大学任教,当然,你仍然还是中华飞机制造公司的总工程师,不过相比于过去,你还多了一个职责,就是带着学生们一起制造飞机,一同研究空气流体动力,随着飞机技术的进步,他势必将会像其它科学门类一样,从一个人的发明,转向团队的力量,我希望中国的飞机团队,能够由你,冯鼎三去创办,而不是由一个外国人怎么样,可以吗?”

几乎没有犹豫,冯如便听从了董事长的建议,在董事长的安排下进入德华大学,成为这所大学专业类教授中唯一的一个中国人。

“一个中国人竟然也可以教授航空工程了。”

面对突然跳进德国大学的这位教授航空工程的中国人,那些外国人的言语,多少总传入了冯如的耳禸 ,同样也影响着他,想到那些德国教授的怀疑,此时冯如的表情显得颇为深沉地说。

“早晚有一天,你们会看到的,你们会看到这天空将会是中国人的,我和我的学生,一定能制造出全世界最好的飞机,到那时……再也没有那个国家敢于入侵中国”

在自言自语的时候,冯如的双目盯着那教学楼,他明白自己已经无路可退,沉默着,他同样明白,想要去证明自己,只有在教学上去证明自己,去和那些德国教授一争高下。

在沉思默想之中,天已微亮之后,在转离开的时候,冯如又看了一眼那教学楼上尚只是空中楼阁的四楼。

“中国的航空将从这里启航”

(第二更了,在小说中,连云港是一个启航之地,不仅仅只是航空,同样也是中国的工业、科技、教育,当然,最重要的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