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外卖 02

作者:冬减书名:理查德外卖更新时间:2023/05/04 18:12字数:1051

  

走廊左拐第四间病房,门口贴着病患的姓名,顾希安看了一眼,确认后敲门。

短促的叩门声被屋里的鼎沸嬉笑打断了两次,不知是谁模糊喊了句“进来”,得了允许,她拧开把手推门而入。

两人间的病房并不算宽敞,此刻被满屋子的老少妇孺占据了各个角落。

上一秒喧嚷忽然被消音静止,在众人的面面相觑里,顾希安抬眸望去,那一张张陌生的脸,搜索着记忆里残存的影像,竟一个都想不起来谁是谁。

沉默中,离门口最近的中年男子率先出声:“你找谁。”

“我找我奶奶,朱素梅。”

“哦,隔壁床的。”另一个回答的人指了指紧闭的布帘。

谜团破开,病房禸 又恢复了先前热闹,他们的热闹。

隔断外界的帘子遮得严实,隔着薄薄一层布,她站在帘外心底涌起胆怯。

手指拽着布片不克制地颤抖着,顿了顿,她调整情绪,收敛歉疚。

拉开布帘,也踏进了年少幼时。

病床上,银发苍颜的老人阖眼躺着,睡颜安然,眉心刻下几道长年累月攒下的褶。

摘掉口罩,卸了背包放在一旁的地柜旁边,她小心翼翼走上前,轻捧起躶 露在被单外的手,皱巴巴的像枯树皮的手背上,用胶布缠着留置针。

就这么站了许久,用掌心的余温暖着那只愈发冰凉的手,愣愣出神,不敢贸然叫醒,又怕她真的沉沉睡去再不肯醒。

“阿囡,你回来了。”床头传来一阵呼唤。

声音很轻,近乎于虚弱的气音,寥寥几字却像一只锋利的箭,冲破满屋的嘈杂纷扰猛地击中里女孩心扉最柔软的那一处。

压着喉咙里的颤音,顾希安笑得很甜:“奶奶,您头发剪短了。”

///

二十六小时前,a市

“女士们,先生们:

飞机已经到达目的地,本地时间上午11点25分,地面温度十二摄氏度,飞机正在滑行,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先不要站起或打开行李架……感谢您选择a航空公司班机!下次路途再会。”

空乘员的完美嗓音回荡在耳边,沉寂了十几个小时的机舱被轻易唤醒,然后是一连串准备下机前窸窸窣窣的小动作。

将耳塞和眼罩塞进羽绒服的口袋里,换了卡的手机重启界面,静等了一分钟,回国的第一条信息是当地旅游局的欢迎短信。

“终于到了。”

隔壁座位的摄影组同事出声感慨道,对于身材略微发福的人来说,卡在窄小的经济座十几个小时确实煎熬。

顾希安望着窗外的景,刺亮的天空,打在地面的阳光剪影,将人衬得极其渺小的停机坪。

是啊,终于……

提前叫好的车子已经等在机场出口,顾希安拖着一箱子设备资料,亦步亦趋跟在另两位同事身后。

“老编说放我们修完春假再复工,不知道真的假的。”

“你就听着吧,光是资料整理都够忙好几天的了。”

“啊,别说了,我现在饿得能吃下一头牛。”

“小顾,你火车票定了吗。”话锋一转,男同事转头望向身后默声的人。

“还没有。”顾希安答道,“把资料交接好我再走。”

她是出了名的敬业,同事点了点头,接不下话茬索性不说了。

顾希安毕业于京南大学新闻系,现就职于新联社,是国禸 外颇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紧跟各国时事,每两年会与另几家官方媒体联合输送一线人员前往战区进行实况报道。

四年前的一次招募,顾希安自告奋勇报名参加,经过重重考核后,凭借辅修阿拉伯语的专业优势最终得以入选。

说是入选,其实竞争压力并不大,在部分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踯躅里,她一反常态地积极。

外派周期一至两年不等,在周期结束后又罕见地申请了续留,若不是意外得知奶奶摔倒入院的消息,她大概仍没有回国的打算。

想起记忆里那个颤颤巍巍的老人,心口倏然一窒,比悔恨更直接的是后怕。

怕失去,也怕来不及。

新联社到了。

花了一下午外加整个晚上,将所有的资料影像一一备份,良好的工作习惯给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原本需要耗费几天几夜的工作量在一个通宵后得以高效解决。

七小时前。

顾希安坐上了由a市开往乌城的高铁。

///

指尖摩挲着老人的发,将静电激起的几根银丝塞在耳后,露出得体清爽的脸。

“剪短了好,方便。”

老太太浅浅笑着,像是在说一件小事。

知道奶奶口中的“方便”意欲为何,对失去自理能力的帕金森患者而言,头发长短足够影响护理的难易度。

只是……留了大半辈子的长发,从二十几岁就绑起的麻花辫,现如今被一刀剪平,从前的茂密变成稀疏几缕,不是没有遗憾,只剩下“不得不这么做”的无奈。

“好看,年轻了至少十岁呢。”

顾希安也跟着笑,说出口的安抚比蜜还甜。

她是不会撒谎的人,言行举止里都卯着一股认真劲儿,自然逼真。

老太太点头附和,不知是真信了,还是因为见了她打从心底里高兴,两颊泛起了红润的血se ,看着精神气好了许多。

“就您一个人吗。”

和隔壁床的热闹相比,这半边的静更添冷清。

“护工阿姨回家过年了,明天应该会来,你爸……他晚点来,过会儿就能见着。”

听到奶奶提起父亲,顾希安轻嗯了声,神se 无恙。

“来之前我去了一趟沙梨街,想着买些你爱吃的枣泥酥,没想到扑了个空。”

不着痕迹地岔开了话题。

“阿良家不过了正月十五怎么会开门。”老太太眯着眼回忆。

乡里乡亲,规矩不论过去多少年都不变,早已摸清了规律。

“对哦,瞧我这记性。”好一个恍然大悟。

52ьlщx.co㎡(52blw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