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 第963章 这个疙瘩,今天开窍了啊?

作者:南山堂书名:大唐孽子更新时间:2023/05/09 18:59字数:2112

  

贞观十七年初冬,当来自漠北的第一股寒流侵袭长安城的时候,勋贵百姓都立马感受到了冬天的味道。

整个大明宮也变得萧索了起来。

虽然不管温度降不降低,有着暖气供应的宣政殿里头,都感受不到寒冷。

不过想到颐和园里头美lún美奂的景sè,李世民就有点心痒痒。

“兰和,你说宽儿花费了那么大的心血才设计出前无古人的颐和园,如今就空置在那里,似乎有点浪费啊。”

批阅完今天的奏折,李世民看了看站在旁边一动不动的兰和,忍不住开口说了句自己心中的顾虑。

说是顾虑,其实就是李世民自己心痒痒了,但是又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

毕竟,他是千古一帝,是明君嘛。

怎么能够整天追求享受呢?

大明宮才修建了多少年,难道就已经不满意了吗?

虽然在颐和园的对比之下,他确实觉得大明宮不是那么的令人满意,但是这话不能说出来呀。

之所以李世民跟兰和说这事,而没有理会同样坐在宣政殿中的李治,就是因为他还想让李治在大明宮好好的坐镇,免得让大家觉得朝廷都已经搬到了颐和园去了。

“陛下圣明,楚王殿下一片孝心,那颐和园实在是古今中外罕见的壮观园林,哪怕是到了冬天,也还能感受到院禸 绿意盎然,实在是整个长安城中,难得的好去处。最关键是不需要再去骊山行宮,陛下就可以在颐和园享受温泉,这是大明宮也好,太极宮也好,都是享受不到的。

与此同时,陛下日理万机,楚王殿下专门在颐和园中修建了一座室禸 的游泳池,供陛下劳累之余放松身体。所以不管是为了不浪费颐和园修建耗费的物资,还是为了不辜负楚王殿下的孝心,亦或是为了陛下的健康长寿,奴婢都觉得陛下可以去颐和园适当的住几天。”

兰和是谁啊?

人家跟在李世民身边二十多年了,可谓是一眼就看清楚了李世民此时的真实想法。

所以这个“恶人”,只能是兰和来当了。

反正起居注里哪怕是要记载,也是陛下受到“jiān人”蛊惑,去颐和园享乐去了。

“此话甚有道理,不过颐和园毕竟在城外,离大明宮还是有一些距离。一旦朕住在颐和园,一应国事的处理,也是个问题啊。”

“陛下,作坊城中不仅修建了颐和园,尚书省各部的衙门也都修建好了,只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衙门搬迁过去而已。如果陛下住在颐和园了,想必六部也会跟着去作坊城办公,并不需要耗费户部额外的钱财,陛下也能比较快的召集各部的官员来问话。”

既然已经开了头,兰和这个“恶人”肯定要继续当下去了。

“陛下,颐和园的一应安全事务,百骑司已经安排妥当。虽然作坊城没有城墙,但是有百骑司在,颐和园必定万无一失。”

一旁木头人一样的李忠,此时也站出来说了句话。

于公于俬 ,他都是站在李宽这边的。

很显然,李宽修建了颐和园,肯定不是摆在那里好看的。

再说了,李忠在作坊城还有房子,李世民搬到了颐和园居住,才能带动更多的人去作坊城买房子,间接的推动作坊城房价的上涨。

如今自己的儿子跟着“妖言惑众杨本满号”出海,杳无音信,也就是作坊城的那几天房子的房价变化,能让李忠稍微cào点心了。

“既然你们都这么说,那兰和你就安排一下,今天晚上朕就住在颐和园了。”

李世民借坡下驴,准备正式去颐和园试住几天。

至于这个几天到底是几天,就只有天知道了。

……

朝会之后,萧瑀跟房玄龄留在尚书省处理政务。

“今年各地的秋收情况陆续都汇报上来了,又是一个大丰收之年啊。”

萧瑀看着关中道和淮南道的粮食收成情况的资料,脸上满是笑容。

“确实如此,特别是襄阳那边,听说大量的使用了化肥,水稻的产量比其他地方高了两成,实在是出乎大家的意料啊。”

民以食为天,房玄龄自然也非常关注粮食的收成情况。

这几年,伴随着南洋水稻的推广,各地的粮仓都已经快要堆满了粮食,这是以前大家从来不敢想象的事情。

“我准备跟陛下提议,在襄阳、长安、洛阳、凉州、朔州和幽州、鄂州、豫州、苏州等地分别修建新的粮仓,让粮食价格能够保持更加稳定,并且碰到局部天灾的时候,还可以就近tiáo配粮食,及时救灾。”

萧瑀希望大唐也能跟当初隋朝杨广刚刚登基的时候那样,天下各大粮仓的粮食堆积如山,不用担心粮食问题。

甚至到了隋朝末年,当初的粮仓里面都还有大量的粮食可以食用。

“萧公此言甚是有理,我也觉得有必要扩建粮仓,储备更多的粮食;正好我想跟陛下再商讨一下将水泥路的修建推广到江南地区的事情,不如我们一起去宣政殿吧。”

“可!”

两位大佬说干就干,联袂来到宣政殿门口,不过却是被一个小太监拦住了。

“萧相、房相,陛下现在不在宣政殿呢,要不你们晚点再来?”

“不在宣政殿?”

萧瑀疑惑的看了看这个小太监。

明明朝会才结束了不到一个小时,陛下怎么就不在宣政殿呢?

往日里,这个时候他肯定是在处理奏折的。

“是的!”

“陛下去哪里了呢?”

“萧相,陛下的去向,岂是我等可以知晓的呢。”

吃了个闭门羹,萧瑀有些不高兴。

好在旁边的房玄龄倒是看得开,知道李世民经常动不动就去出宮了,或者去后宮了,现在不在宣政殿,下午再来就是了。

“萧相,我们晚点再过来吧,这事也不急着这一会。”

“行吧,那就晚点过来吧。”

萧瑀虽然不爽,但是也没有什么办法。

人都不在,自己就是闯进去也没有什么意义啊。

何况自己是过来商量事情,不是过来找事的。

就这样,萧瑀和房玄龄离开了宣政殿。

过了两个时辰之后,房玄龄估摸着李世民哪怕是出宮了,应该也回来了,便再次跟萧瑀来到了宣政殿。

“什么?陛下还是不在?”

这一次,萧瑀的表情很明显是不开心了。

作为一个老臣,他是什么话都敢在李世民面前说的。

像是这样一天都找不到李世民的情况,萧瑀觉得明显是不正常的。

只要知道了李世民是去哪里游玩了,萧瑀铁定是准备犯言劝谏的。

“萧相,要不我们晚点再来,或者明天朝会之后再找陛下,也是来得及的。”

房玄龄虽然有点失落,不过情绪控制的还是很好的。

“哼!我们走吧!”

萧瑀用行动支持了房玄龄的说法。

不过,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萧瑀和房玄龄再一次来到宣政殿的时候,得到的却是仍然是李世民不在宣政殿的消息。

“那个李忠呢?在不在?”

“李统领也不在里面。”

“兰和呢?他在不在?”

“兰总管也不在。”

“这么说,李君羡也不在?”

“是的!”

小太监觉得自己好冤枉啊。

本来还想着李世民不在宣政殿,自己来这里当值,应该非常轻松才对。

谁知道却是这么一副模样。

那个萧瑀,怒气已经怎么掩盖也掩盖不住了。

这小太监作为倒霉蛋,承受了不少萧瑀的怒气。

“萧相、,算了,我们明天再来吧。”

房玄龄几乎可以肯定,李世民肯定又偷偷的搞起了微服俬 访了。

哪怕是等会他回来,天sè也太晚,自己这些外臣不适合继续留在大明宮中。

“玄龄,国家大事,岂可儿戏?今天我们找陛下,虽然事情不是那么紧急,但是如果是很紧急的话呢?陛下不在宣政殿,甚至不在大明宮,也没有跟尚书省、门下省打招呼,这不是耽误事吗?”

萧瑀觉得房玄龄今天实在是太过包庇李世民了,一点都没有宰相的风骨。

所以他一肚子气,直接有一半就发在了房玄龄身上。

而房玄龄除了苦笑,也不好说什么。

萧瑀是三朝元老,资格比自己可是老的多了。

“算了,也不怪你,陛下总是喜欢微服俬 访,想要看到百姓的实际生活状态,总比隋炀帝那样天天想着下江南要靠谱。”

也就是萧瑀,敢拿李世民跟杨广来比较。

不过也从这里就看出来,这个家伙为什么十几年间,屡屡不断的被罢相,然后起复,接着又是罢相。

实在是这个家伙,想到什么说什么,什么话都敢说。

……

颐和园中,李世民泡在温泉里头,很是舒服的微闭着眼睛。

“兰和,明天的早朝,你让雉奴去主持,到时候你记得把奏折抱过来,朕就现在这里处理一下奏折吧。”

此时此刻,李世民怎么都生不起回大明宮的心思。

自己就过来试着住几天,不住也是浪费,过几天就回大明宮。

嗯,就是这样的。

“喏!”

李世民都这么说来,兰和除了同意,也没法有其他什么意见。

就这样,当天晚上,李世民留在了颐和园。

反正之前已经安排了一部分人员在这里,到时候再从大明宮抽tiáo一些人,就完全可以正常运转了。

不过李世民这么一爽,萧瑀他们就不爽了。

第二天的朝会,萧瑀几乎是一言不发,然后下朝之后直接去到宣政殿,果然又是那个小太监挡在那里。

“萧公,陛下真的不在。”

小太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悲催了,躺着都中枪。

“我去找太子殿下,你不会告诉我太子殿下也不在吧?”

“因为陛下不在,所以太子殿下应该是直接回东宮了。”

“萧相,陛下估计在颐和园,要不我们干脆去一趟颐和园吧,要不然好多事情也没有人拿主意。”

房玄龄昨天稍微打听了一下,再结合今天的情况,就知道李世民十有八九是住在了颐和园。

那颐和园的美,大家都是去参观过的。

将心比心,房玄龄也想在颐和园里办公呀。

“去,现在就去!”

萧瑀肚子里酝酿了一堆的劝谏之词,准备见到李世民之后,好好的喷一喷,嗯,应该是劝说劝说。

就这样,萧瑀和房玄龄几个就坐上了马车,前往颐和园。

而在此时,刚刚退朝回到御史台的杨本满,也坐在那里沉思着。

“杨兄,陛下好端端的怎么会让太子殿下出来主持朝会呢?”

贺勤劳从门外走了进来,打断了杨本满的沉思。

“前段时间太子殿下主持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朝会,也没见你有什么疑问啊。”

杨本满瞥了一眼贺勤劳,直接怼了回去。

那不一样,陛下刚从凉州回来,不可能这么快又去哪里微服俬 访了吧?再说了,你看今天萧相等人的表情,很显然是不知道陛下不出席朝会这件事情的。莫不是陛下龙体抱恙?

朝中官员,个个都非常关心龙椅上坐着的人的身体健康。

因为这个跟他们的个人前途以及国家前途都息息相关。

“看太子殿下今天的神情,陛下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

“那就奇怪了,突然之间不来上朝,说明陛下不在大明宮?前几天我听说楚王殿下带着陛下和朝中大臣前往颐和园,大家都赞不绝口,《大唐日报》还简单的报道了一下颐和园竣工的事情,你说这根陛下今天不上朝,会不会有什么关联呢?”

贺勤劳也不傻,很快就把这两件事联想到了一起。

“你问我,我问谁呢?”

“杨兄,这陛下要是喜欢待在颐和园,那么到时候百官难免就要经常去颐和园,可是长安城到颐和园,还是颇有些距离的。到时候是不是会有不少人去作坊城买个别院呢?”

贺勤劳这话一说完,杨本满忍不住抬头细细的端详了他一眼。

这个疙瘩,今天开窍了啊?

居然知道把这事跟作坊城的房子联系在一起了。

“贺兄,你又在作坊城买房子啦?”

“嘿嘿,这不是看你在作坊城买了那么多房子,所以我思来想去,还是把家中的闲钱全部拿去作坊城那里买房子了。怎么样?这作坊城的房价,你觉得会不会上涨啊?”

贺勤劳满脸期待的看着杨本满。

“等个一两个月就知道了!”

杨本满想到今天的朝会,心中突然有了一个猜测。

“我今天家里有点事,先早点回去了。”

杨本满越想越觉得这个猜测很可能是真的,于是准备回家再带一笔钱去作坊城售楼处转一转。

要是有合适的房子,可以再买几十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