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128章:秦王投诚

作者:执笔见春秋书名: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更新时间:2023/06/09 17:49字数:2053

  

“臣,冯胜,拜见陛下。”

华盖殿中,冯胜跪拜,两手拱合,叩头至地。

在礼节上,冯胜完全跳不出任何毛病,从这点上来说,可以看出目前的冯胜谨小慎微。

冯胜这此人,军事能力不比徐达等人差,性格不像蓝玉那般张狂。

按理说冯胜功劳不少,又是开国六公,为人比较低tiáo,应该是可以得以善终的。

事实上朱元璋一开始对冯胜确实信任以及重用。

尤其是现在,徐达和常遇春去世,虽然蓝玉也大胜之后,也成功挤入一代名将的行列,但若是比起资历来,冯胜显然更高。

而且累积的功劳,也是远超蓝玉,包括各方面的名声,完全碾压蓝玉。

冯胜也是淮西勋贵,但他爱惜羽毛,刻意疏远淮西武将集团,所以目前蓝玉才是淮西勋贵的领头羊。

目前的大明,相当于军政一体的概念。

练兵屯田的时候,地方上也受到冯胜的管辖。

冯胜在当地的名望很高,不仅练出来的兵员素质很高,就连地方上也是治理得井井有条。

然而也就是因为这般,所以朱元璋对其就猜忌多疑起来。

别的武将,或多或少都有弱点可言,这冯胜过于完美了些。

在朱元璋的安排下,锦衣卫对冯胜的监视力度很大。

洪武二十二年,锦衣卫密保,周王朱橚擅自离开封地到凤阳和冯胜见面。

得到这个消息的朱元璋,顿时大怒。

藩王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离开封地,这是朱元璋为了江山稳固定下的铁律。

关键是朱橚去见的人,还是一直被朱元璋忌惮的冯胜。

不用多说。

周王朱橚直接被流放云南,朱元璋要把他丢到沐英那里去。

只是没过多久,朱元璋就改变了主意,将他召集回京师。

朱橚作为第五子,虽是继在马皇后下位嫡子,但实际上皇位跟他半点关系也无,他也没想过这事。

他刚刚出生的时候,就体弱多病,险些夭折,还是一位老太医救活了朱橚。

不过即便如此,朱橚tiáo理到了十几岁身体才像健康人一般。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遭遇,朱橚从小对于医术学问极为痴迷。

洪武九年的时候,朱橚,朱棣,朱棡,朱樉等皇子,在就藩前,朱元璋带着他们去了安徽凤阳老家。

在这个朱元璋长大生活过的地方,对儿子们进行教育,培养。以便就藩后能够拱卫大明江山。

这个时候的朱橚,可以说是第一次离开京师,来到一个比较荒凉的地方。

然而在凤阳这里,当时虽然穷苦,可是却被朱橚发现,这里生长着大量的医书中才有的珍贵艹 药。

三年多的时间,其他的兄弟们都是在学习如何治理地方,唯有朱橚经常跑到外面,四处采摘艹 药。

朱元璋当时已然离开,留下来的先生们对于皇室亲王,自然也不会多说。

也就是这般,朱橚在这里渡过了最为愉快的三年多的时间。

后来便是在朱元璋的安排下,和冯胜的女儿冯氏成婚,就藩开封。

开封的周王府可是在宋金故宮的基础上修建的,富丽堂皇,规模宏大。

这个时期的朱橚,对于治理藩地没有任何心思,每天都是在研究医术,很少参与外界的交流,地方政务也不管。

除了研究医术外,空余的时间,也就是造娃了。

所以朱橚后来有子十五人,女十二人,也算是枝繁叶茂了。

直到洪武二十二年的时候,长子朱有炖已经长大成人,朱橚干脆就把藩地的事务交给长子。

因为一些艹 药用完,朱橚记得曾经在凤阳见过,反正藩地也没啥事,毕竟开封在经济上还是不错的,长子也在管着。

思索一番后,朱橚带了两个贴身侍卫,连夜跑路,甚至没走驿站,四处采集药艹 ,然后到了凤阳。

王爷失踪,这在藩地可不是小事,立即就传到了朱元璋这里。

自己儿子在藩地失踪?这还了得,朱元璋也没多想,直接安排人开始寻找起来。

朱橚和妻子冯氏的关系很好,到了凤阳后采集到需要的药艹 ,准备回去的时候。

想着来都来了,那就去拜见一下岳父。

这个时候的冯胜,刚好在老家凤阳这边。

朱橚也知道,直接从开封跑过来和岳父见面这事影响不好,于是便趁着夜sè去见岳父。

然而他并不知道,朱元璋因为忌惮冯胜,早就安排了锦衣卫严密监视。

朱橚就直接bào露了出来。

冯胜在晚上见到朱橚这个女婿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

朱橚以为带给岳父的是惊喜,冯胜感觉到的唯有惊吓。

对于被锦衣卫监视这样的事情,冯胜早就知道了,这点管控能力还是有的。

这下子,冯胜就知道自己可能要完。

朱元璋很快就得到了这个消息。

好家伙,终于抓到你个老小子的把柄了,那还说啥?

直接将冯胜的兵权给卸了,以涉嫌谋反的名义。

只是朱元璋心中也知道,朱橚这小子没有谋反的可能,考虑到儿子的名分,将冯胜收了兵权,训斥一番,也就作罢。

就这事,冯胜欲哭无泪,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冯胜是武将,更是一个读书人,所以很早就猜到了朱元璋的心思,和淮西同乡蓝玉等人,保持着距离。

这也是在蓝玉案发生的时候,死了那么多淮西勋贵武将,却没有连累到冯胜身上的原因。

朱元璋也没办法,毕竟冯胜太过于干净了,锦衣卫都搜查不到任何的证据,可以证明冯胜和蓝玉等人有任何的勾结。

不过后来的冯胜,还是被朱元璋赐死了。

蓝玉案爆发后,冯胜更加谨慎了。

蓝玉案爆发次年,朱元璋就将冯胜召到京师来,好方便就近监视。

冯胜整日闭门读书,也不参与任何事情。

足足过了两年,锦衣卫都没有任何证据。

锦衣卫也很无奈,敌人太狡猾,我等也没办法啊。

终于,因为太过于无聊,或许是静极思动,冯胜就在自家们前修了个稻场,然后下面埋上一些瓶瓶罐罐,上面铺上木板做成走廊。

自己就骑马在上面踩踏,发出轰隆隆的响声,就好像曾经在驰聘沙场一般。

这也是冯胜对于曾经往事的回忆。

锦衣卫眼泪都出来了,守了这么久,终于能有点东西禀告上去了。

于是就上奏,说是冯胜造的稻场下,可能藏匿有大量武器,更有战马奔腾声,可能是在训练兵士。

朱元璋一听,大喜。

好家伙,终于让咱找到机会了。

于是直接将冯胜给召到宮里,让他一起吃了饭,喝了酒,算是告别。

然后赐死了事。

冯胜也没想到,自己逃过了蓝玉案,最后就这般没了。

这跟后世因左脚先迈入公司而被开除,有什么区别。

其实冯胜不知道,他最后被赐死的最大原因,还是因为他是读书人。

那个时候,朱元璋在和朱允炆聊起冯胜的时候,朱允炆对其很是推崇。

毕竟冯胜读书人的气质对朱允炆来说是个很大的加分项。

也就是这样,才让朱元璋下了决心。

因为他认为在自己驾崩后,朱允炆很有可能会重用冯胜。

不过就目前而言,朱元璋的心思已经发生了改变。

蓝玉这等人现在都有了生机,冯胜自然再一次得到了朱元璋的看重。

“平身吧。”

“谢陛下。”

看着冯胜,朱元璋问道:“宋国公昨夜回京,不知可曾去看望橚儿没。”

冯胜闻言,心跳都停了半拍,忙道:“臣自昨夜回京,一直在府中读书,未曾出门。”

自从上次出了那事后,冯胜几乎算是和女儿都断绝往来了,便是逢年过年都不联系。

朱元璋闻言点点头,这算是他对冯胜的一番敲打,要是真去见了朱橚,那可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最近京师关于孝陵的流言传得很广,宋国公应当是知道的吧。”朱元璋问道。

冯胜回道:“皇陵之事,臣有听闻,不敢妄议。”

冯胜的回答算是滴水不漏了,要是说这事没听过,那肯定就是欺君。

所以冯胜的意思,就是这事我听到了,但这涉及皇家陵墓,我不参与。

朱元璋点点头,对于冯胜现在这样的状态很是满意。

而后直接说道:“孝陵的事,是真的,也是咱让开传开的。”

“咱的大孙朱雄英,冯胜你也是见过的,十年前薨逝的时候,咱还以为再也见不到大孙了。”

“却是没曾想到,大孙在十年前,侥幸活了下来,如今正在京师。”

“咱这次召你回来呀,就是想让你好好辅导咱大孙,你的学问咱是知道的,有你辅导咱大孙,咱心里也放心。”

冯胜听到这话,心里先是一震,然后就放下心了。

陛下直接叫自己的名字,而不是称呼宋国公,已然是表达了亲近的意思。

至于孝陵的事情,虽说很是离奇,但陛下都这般说了,在冯胜看来,肯定也是做了很多的tiáo查。

以冯胜对于陛下的了解,这种一看就觉得有问题的事情,还能被证实。

说明陛下肯定是有绝对的把握。

冯胜也不多想,也不多问,直接拱手作揖道:“臣必竭尽全力,辅导长孙殿下。”

这个事情,朱元璋突然觉得看冯胜有些顺眼起来。

其他的大臣听到这样的事情,必然是极力反对。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舒服。

其实就冯胜看来,这大明天下谁当皇帝,和他真的关系不大。

反正只要是陛下指定的继承人就可以了。

真真假假这种事情,完全不需要他来cào心。

“对了,橚儿回了京师后,祭奠过他大哥后,每日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除了早朝过来一趟,从不出门。”

“你是他的岳丈,也当时许久没见过了,找个时间和他聊聊,顺便跟他说下咱大孙的事情。”

“找个机会,带你这女婿,跟他大侄子见上一面。他是个藩王,不是大夫,总得要尽到当叔叔的责任。”

朱元璋沉吟片刻,对着冯胜交代说道。

在锦衣卫禀告中,朱元璋派人交给周王朱橚关于朱英的情报,朱橚根本看都没看。

整天沉迷医书,这才朱元璋看来,完全就是不务正业。

不过开封的情况还算不错,至少比起老二老三来,老五没啥好名声,也没啥坏名声。

“臣遵旨。”冯胜连忙回道。

在听到陛下说起女婿朱橚的时候,冯胜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不过当陛下把话说完,也就放心下来。

这话里的意思,明显就是让他带着朱橚去见长孙殿下。

就现在的情况,冯胜无须深思,就能猜出陛下现在正是给长孙殿下铺路。

这让冯胜有些惊喜和好奇起来。

惊喜的是,陛下既然让自己辅导长孙殿下,那么说明自己已经有了新的出路。

好奇的是,这个长孙殿下,真的就是十年前的长孙殿下吗。

........

京师秦王府。

朱樉就这么直愣愣的看着朱英,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算是知道,为什么父皇会坚定的认为,朱英就是朱雄英了。

这感觉,也太像了。

在朱英随着朱棡进入院子里的那一瞬间,朱樉差点没喊大哥。

那第一眼的神情气质,和往日的儒雅随和的大哥,有什么区别。

再加上这极为相似的五官lún廓,活脱脱就是和大哥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你告诉我这是个商贾?一个茶楼的东家?

商贾能有这种读书人的气质,那还叫什么读书人。

朱樉自忖,哪怕没有孝陵虞王陵墓这档子事,自己见到朱英,也绝对会认为是大哥的俬 生子。

再加上这差不多的年岁,还有陵墓的事情。

还真是亲大侄子。

“大侄子,二叔终于见到你了,这次大侄子能够过来,真是让二叔极为欢喜。”

“前些日子的事情,大侄子莫要怪二叔,都是你二叔不对,可千万别往心里去。”

当朱英走进,朱樉回过神来的时候。

没有丝毫犹豫,朱樉直接将自己的位子摆得很低,这跟被父皇bào打一顿或许有点关系。

更多的是朱樉现在离开京师,在三弟朱棡的帮助下,就放在朱英这大侄子身上了。

朱樉明白,只要大侄子能够力挺自己,以父皇对大侄子的宠爱,自己去四川平叛的事情,指定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