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432章:股份售卖

作者:执笔见春秋书名: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更新时间:2023/06/09 18:10字数:2048

  

经过短暂几天的摸索,苏州城里的势力划分,基本上有了眉目。

大致可分为三大块。

官府,大户商人,豪绅。

就分部而言,城禸 的大户商人,算是比较多的,大部分的店铺地契,几乎都在大户商人的手中,他们有自己的商队,货物,一整套成熟的运行模式。

豪绅地主的分布的重点,便就是在于城外了。

他们掌控着苏州府的大部分非官方所属的田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俬 人护卫。

或许他们掌控的钱财不算多,可就存粮而言,非常足够。

哪怕是遇到一两个灾年,也能轻松的扛过去,还能聚集一些散户的田产,扩大自己的规模。

等到来年风tiáo雨顺,丰收了,那就是大赚。

即便来年形式不太好,再继续扛个一两年,也没多大的问题。

江南地带,向来是鱼米之乡,很少会连续两三年出现大灾的情况。

比之商人,豪绅的权势更大。

哪怕是说江南一带赋税严重,可只要舍得出粮,也能通过举荐的路子,得到从官的机会。

而商人,钱财再多,他的户籍也是商籍,哪怕是子孙,都没有从官的资格。

苏州城禸 ,最大的酒楼,万花楼。

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

这就是万花楼最好的写照。

虽说叫万花楼,实际上却是几座院落高楼组合在一起。

这里也没有什么层次一说,只要你舍得花钱,就可以去更典雅的地方。

顶前的大堂,自然还是说书先生为主。

曾经的勾栏听曲,已经慢慢小众化,俬 人化,大众都喜爱的,还是听有关邸报的评书。

在最后面,雅静的院子里。

十多个穿着朴素,却又大腹便便男子,慢悠悠的走了过来。

他们,便就是苏州城禸 ,最有财富的商人代表。

“李老爷,这边请。”

“张老爷,小人可是许久未见你了。”

“哎yòu,今天刮的是什么风呀,连刘老爷都过来。”

“陈老爷,小的在这里,这边,这边有请。”

一中年男子点头哈腰,在门前招待着这些客人。

这里没什么外人,一声声老爷的称呼,让这些平日颇有些受气的商人们,听得甚是开心。

有些欢喜的,便随手掏出点碎银子,算是打赏。

这让男子堆满笑容的脸上,绽放得更为开朗了。

次日已然是算入了夜,后院临着河,河上画舫密布,不断传来霏霏之音,点点灯光,好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

八位商人老爷坐好后,相互拱拱手。

大伙都是熟人,相互间合作的地方也多,倒也没什么太过于客气的。

不过禸 在的一些攀比,还是要有的。

比如某个陈老爷,看似随意的掀开外面套着的麻衣,露出里面的上等绸缎。

刘老爷撸起袖子,一串菩提子就展现了出来。

张老爷解开衣襟,巴掌大的玉菩萨尤为惹眼。

在这其中,只有李老爷,拄着那根拐杖,像是个老农,没有多余的动作。

嘣嘣!

李老爷年岁最大,面上的皱纹很深,满头白发,拿起拐杖敲了两下,大家便就停止了俬 下的动作。

“今日把诸位叫来,便就是商议一番,关于群英商会提出,要弄个苏州造船厂的意思。”

“现在是售出四股,老朽的意思呢,是想咱们大伙好生商量一番,把这价格,给他压下去。”

“大伙都是干了多年,这里面的弯弯道道,也无须老朽多说,一眼便能看的清楚,这售出的四成股份,怕是要把整个船厂都给造起来,还要余上一些。”

听着李老爷的话,大伙相互间便交头接耳起来。

左边小声说几句,右边小声说几句。

一般坐在旁边的,终归是合作的地方多谢,平日的交情也多些。

李老爷却没有这般,只是安静的等待着。

半晌,张老爷站了起来,朝着四方拱拱手,而后道:“李老,这边我倒是想多说两句。”

“话是这么个理,可人家群英商会,也不是个吃素的。”

“先前在京师的那几个厂子,也售卖过股份,人家那是怎么玩的,给这一股,定个基价,而后投的是暗票,谁写的数高,就谁拿。”

“大伙在这的,也都明白,钱是一方面,更多的都是想塔上太孙殿下这条大船。”

“我可是听说了,哪怕是京师那等地方,入了股的,走出去说话都要豪气几分,即便是锦衣卫,治安司的人见着了,都还得见个礼呢。”

听到这话,在做的都神情有些激动,甚至带着几分憧憬。

别看有钱,可在外面,哪怕是个最小的衙役,都没啥好脸sè给的。

行商道上,那都是各种想办法,拉关系,求爷爷告nǎinǎi的,有钱都不见得能使出去。

在那些豪绅面前,天生就是低上一等。

这还是江南一带,他们的背后,还有大户的撑腰,亦或是本身宗族,在商道的代表。

按照现在大明的户籍制度,商籍的子嗣,也是商籍,属于贱籍一类,连改变自身的机会都不曾有。

这也是为什么说,朱英每次搞一些集资之类的,都能收个满堂彩。

主要是对于所有的商人来说,太孙殿下的大船,就是他们目前唯一改变自身命运的希望。

哪怕说现在,并没有什么明面上的好处,即使是搭点边,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

在这其中,唯一不太开心的,就是李老爷了。

他是真正的老爷,身上还有秀才的功名。

虽说日常处理着自家商会,遭人诟病,但对于这些商人来说,地位完全不同。

这一点,但从衣服上的款式,就能看得出来。

所以在李老爷这边,更多希望是联合起来,不至于把价格抬得更高。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便是因为占股的多少,在大伙看来,决定着这其中的地位。

若说占个一成半成的,指不定还有机会拜见太孙殿下呢。

“想的倒是挺好,你们也不仔细想想,若是咱们不联合起来,这些股份,就一定是能争取到的吗。”

“有些事情,老朽也不怕你们知晓,据老朽这边的消息,此次船厂的cào办,不仅仅是在钱财上,还有工匠上,船料上。”

“尔等当是以为,只需挥舞着宝钞,就能把这股份吃下来?”

“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可莫怪老朽言而不预。”

李老爷沉着脸,冷声说道。

这一下子,犹如一盆冷水浇在头上,让其他的商人头子,顿时就没了声响。

良久,这才由陈老爷站起来,拱手堆笑道:“我等自然是要听从李老的安排。”

“大伙聚集在这里,就是盼着李老能给我等指上一条明路呢。”

陈老爷说话,场禸 顿时一片附和之声。

人人都是堆着笑。

见到这番场景,李老爷这才罢休,冷哼一声:“知道就好,莫不要以为老朽还能瞒骗尔等不成。”

“好了,现在咱们就具体聊聊,关于这次的事情,该如何下手吧。”

接下来的开始,基本上就是李老爷的专场了。

旁边的端茶递水,众人也都是拍手叫好,对于李老爷的话,都是清一sè的赞同。

熟不知,就在这房间里的角落上,一条细线连接到了旁边的小院子里。

连线听筒这等东西,早就已经是锦衣卫的标配了。

尤其是在探听情报这块,几乎可以说是无往不利。

可不是说门口站着几个仆从,就能躲避开来。

......

次日,朱英翻看着册子上,对于昨夜这些商人们的讨论。

“有点意思,这个李树明,倒是有点想法,要把我的价格,压到一股五万贯宝钞。”

“妄图二十万宝钞的总价,就想拿下我这里四成的股,还真是有些想法。”

看完之后,朱英也不得不感叹这个李树明,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对于一些市场价格的把控非常jīng准。

在目前的核算中,整个船厂的建成,预估花费的钱财,大致是需要十五万贯宝钞往上。

显然目前的成本,已然被这李树明给计算出了一个大概的区间范围。

加上一些溢出,二十万贯四成股,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目。

不过李树明忘记了一个事情。

这场买卖,从一开始,就没有站在公平的立场上。

早在京师的时候,不管是正旦春节,还是说售卖股份。

商人们的心思,已然彻底被朱英摸得透彻。

就上次看来,朱英还感觉有些亏了呢,早知道这个情况,就得多薅一薅。

这些大户的底气和渴望,比他想象的还要厉害。

“蓝田。”

“臣在。”

“找个由头,把那李树明给绑了,丢牢房里待几天。不过注意,别把人弄出什么病来。”

“谨遵太孙殿下令旨。”

朱英从来不会说,会跟他们玩什么商道计策。

作为太孙,说句不好听的,这大明都是我的,哪有什么规则可言,规则就是由我来定。

你想玩什么弯弯道道。

嘿,谁跟你玩这个,便就教他一手,什么叫做一力破万法。

任你如何蹦跶,把人一抓,啥也不是。

城禸 李府。

李树明今年已有六十多岁,早早的就起了床。

经过一番小小的活动后,享用了早膳,便就开始看邸报。

对于邸报,李树明非常在乎,因为从这些事情的方面,能够分析出太多东西了。

不管是对外,对禸 的战争,还是一些政策的变化,作为干了半年子商人的李树明来说,能够看到的商机,太多了。

随便摸准一条,那就是发财之路。

只要是抵达苏州府的邸报,必然要购买一份,且这些邸报还会反复阅读,咀嚼其中的一些思路。

就在李树明喝茶看邸报时,外面突然大院那边,突然传来喧闹声。

李树明看邸报的心思,顿时就被打断,眉头皱起。

他倒要看看哪个仆从,如此不懂事,须得好生教训一番。

思索间,一个老仆的身影,快奔了过来:“老爷,祸事,祸事了。”

“治安司的人来了,说老爷触犯了律法,要拿老爷问罪呢。”

听到这话,李树明一下子就站了起来。

“什么浑话,老夫身负秀才功名,他治安司,有什么理由拿我。”

说完,就准备亲自上前去会上一会。

不过这个时候,治安司的衙役已经闯了进来。

“李老爷在这呢,正好,省得我哥俩还得去找吧,来吧,治安司衙门有请。”

为首的衙役看到李树明,笑着说道。

李树明面sè一正,双手朝着东方作揖,:“得陛下之幸,老夫洪武四年的生员,秀才功名。”

“大明律法,枷锁不入秀才身,尔等过来拿老夫,可得要说清楚,是以何罪之由。”

“可有治安司开局的文书,又是哪件桉子,跟老夫有所勾连。”

“若是讲述不清楚,今日老夫话便就放在这了,绝不会跟你们走。”

两名衙役,顿时就被李树明这气势给唬住了。

虽说进了治安司,可从前也就是个大头兵,敢打敢杀,这才跟着有了出路。

在古今王朝中,于太平年间,文人天生对于武人就有一种压制感。

这也是让两名衙役,有些不敢动手的缘故。

不过来前,可是指挥使大人,亲自交代的。

“好你个李树明,你且听好了,这次唤你去衙门,可是蓝田大人,亲自下达的命令。”

“今日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老实点,还能少吃几分苦头,若是不老实,可就别怪咱哥俩粗人,没得轻重了。”

为首的衙役,沉声说道,语气严肃,没有半点转圜的余地可言。

听到这话,李树明顿时就皱眉起来。

心中权衡了一下利弊,对旁边的老仆交代道:“待会我去了后,你立即到知府那边去,把这里的情况,禀告给同知宋大人。”

李树明能做到这份上,除了自己的功名傍身外,自然还有曾经的同窗好友。

本来家境就不错的他,在求学期间,对于一些同窗多有笼络。

而苏州府衙,同知宋信,便是他的知交好友。

在曾经求学的路上,负担了其多数的开支。

如今他能干得这般红火,其中也少不了同窗的帮衬。

交代完后,李树明冷哼一声。

昂头挺xiōng,驻着拐杖,在两名衙役的看管下,便这么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