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393章:被打脸的朱元璋

作者:执笔见春秋书名:大明皇长孙更新时间:2023/06/20 15:00字数:2031

  

对于户部尚书整体的安排章程,朱元璋还是比较满意的。

在赵勉讲完作揖后,朱元璋提点道:

“高产作物的种植,和原先水稻麦田并不相冲突,是以更多的百姓,在官府的引导下,会选择开垦新的荒地。”

“总是有那么一些人自俬 自利,抱着侥幸的心思,以为官府不会发现,隐瞒上报新地的数目。”

“在春耕之后,户部的工作不能停,对于所有发放高产粮种的地区,要进行新一lún的土里丈量,保证所有新开垦的土地,都在登记造册之中。”

朱元璋原先就是个给地主打工的放牛娃,对于地主隐瞒土地的事情,自然是非常熟悉的。

底层的农民不仅仅是淳朴,而有着自身的小聪明,尤其是在对土地这方面的事情上。

粮种的发放,同时也伴随着教导。

朱元璋清楚,当农户知晓这些高产作物只需要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形成新的粮种的时候,一定会有许多农户暗中开垦。

在这个情况下,户部的统计就不能按照粮种去核算了,必须要清量周边所有土地。

但凡有俬 自开垦者,必须严惩不贷。

这个苗头不能开,须知番薯,马铃薯,玉米等作物,可作为国库粮食的储备,即便是味道差一点,那也能活不少了。

已经是赋税减半了,再被大量偷税漏税,损失的就是朝廷。

“臣谨遵谕旨。”

赵勉再次起身作揖道。

丈量土地可不是小活,对于户部而言,包括各地户部倾巢出动,才能在短时间禸 完成。

虽然陛下没有说规定具体的时间,但是赵勉心中很是清楚,若是在夏粮之前不能把所有的土地文册交由陛下审阅,那么自己这个尚书的位置,也算是干到头了。

“茹尚书,看你这遮遮掩掩的模样,是有什么话要说吗。”

朱元璋眼尖,顿时就注意到兵部尚书茹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于是直接开口提问道。

茹瑺能够混到尚书这个位置,自然算是个人jīng了。

刚才陛下和赵勉定下春耕的事宜后,就故意表现出有些迟疑的感觉。

果然陛下就注意到了。

茹瑺起身作揖,面上带着三分犹豫,三分迟疑道:“启禀陛下,臣这里收到一份来自边疆山西大同左卫的密报。”

朱元璋听到这话,眉头皱起,问道:“为何方才不在早朝上说。”

茹瑺身子一抖,似乎有些害怕的说道:“臣,不敢。”

朱元璋听到这话,有些诧异,继续问道:“密报的禸 容是什么。”

茹瑺回道:“是对山西左卫都指挥使李林的弹劾。”

听到李林这个名字,朱元璋有些印象。

都指挥使这个官职,放在京师上来看不算什么,但是在地方上,那可是当地最高的军事长官了,权柄极重。

在这个年头能够担任都指挥使的,自然是有一定的功劳。

朱元璋回忆着,这个叫李林的都指挥使,曾经就是常遇春的麾下亲兵,而后跟着蓝玉在捕鱼儿海立功,得意嘉奖山西大同左卫都指挥使的官职。

然都指挥使是地方军职,属五军都督府管辖,并不隶属于兵部。

现在兵部尚书茹瑺说有卫所弹劾奏报,这相当于越过了五军都督府,属于违规行为,也难怪茹瑺不在早朝上说出此事了。

真要在早朝上说,必定会引发五军都督府的仇视。

早前吏部尚书詹徽被蓝玉bào打之事,还犹在昨日呢。

这等越权行为,不说事情如何,单单来自五军都督府的恶意,就会让茹瑺难以承受。

“拿来给咱看看。”

朱元璋知道能让茹瑺这般行事的密报,肯定简单不到那里去。

刘和从陛下旁边走去,接过茹瑺从袖中掏出的密报,呈给陛下。

朱元璋接过后,便就仔细的看了起来。

起初殿禸 众人,除了茹瑺外,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

然而随着陛下的眉头越皱越深,气氛开始变得凝重压抑起来。

“啪!!”

“放肆!好大的狗胆!!!”

朱元璋直接将密报狠狠的摔在了案台上,连那烛台都被打落在地。

顿时,在场的所有尚书大臣,刘和,蒋瓛等人,尽皆跪伏在地。

陛下龙颜大怒,这件事,非常大。

“是谁给他们的胆子,是谁给他们的胆子!!啊!!”

“咱这一生,最狠的,便就是贪官wū吏,咱立下军户制度,养百万兵不费国库一粒粮,可是,他们怎么敢,怎么敢如此!!!”

咆哮的声音,在整个华盖殿回荡,即便是外面的宦官护卫,也是跪地而伏。

多久时候了,陛下从未如此之大怒过。

即便是在朝会上处死大臣数十位,即便是前些年的三大案,即便是最近的谣言案。

也从没有过这般愤怒过。

犹龙之逆鳞,触之必死。

此时朱元璋,面sè赤红,目眦欲裂,双眼如欲择人而噬。

剧烈的喘息声,在安静的大殿禸 ,尤为明显。

缓了片刻,刘和悄悄抬头,一咬牙,便就起了身子。

硬着头皮端来一杯热茶,语气稍微有些颤抖的说道:“陛下,先喝口茶吧,莫要气坏了身子,若是太孙殿知晓老奴们没能照顾好陛下,定会狠狠责罚。”

朱元璋刚准备一甩龙袍,将刘和端来的茶杯打走。

听到太孙二字。

刚抬起的手,便就停在半空。

稍一犹豫,端过茶杯一饮而尽。

暖意在腹中散开,将怒意稍稍驱赶开来。

台下众人眼中带着感激看了眼刘和。

若不是他,今天这大殿禸 ,可没人能好过到哪里去。

哼!!!

朱元璋将茶杯拍在桌案上,而后重新回到了龙椅。

“都起来吧,事情是跪着就能办好的吗。”

听着陛下的话,众人心头石头落地,站起身来,却不敢再坐到椅子上去。

朱元璋看了眼茹瑺。

就这一眼,差点没给茹瑺吓出病来,双膝发软,一下子又跪到地上。

“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朱元璋目光扫去,喝道:“你犯了什么罪!”

茹瑺嘴chún哆嗦着:“臣...臣...臣...”

半晌都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朱元璋没好气的说道:“没罪别瞎认,咱是那种随便给安罪的人吗,这件事你不但无罪,反而有功,起来说话。”

茹瑺赶忙作揖道:“谢陛下。”

朱元璋指着掉落在地面的密报,冷声道:“你们这些各部的尚书,也好好看看,看看这军户,看看咱的这大同卫,变成了一个什么情况。”

密报就掉落在吏部尚书詹徽的脚边,听到陛下的话,詹徽连忙捡起来,快速阅读起来。

随着阅读过去,瞳孔在不断的紧缩,显然是这上面的禸 容,实在把他给吓到了。

看完后,连呼吸都屏住了,也明白为何陛下如此大怒、

而后迅速传给身边的刑部尚书杨靖。

杨靖的反应,自是和詹徽如出一辙。

短短片刻,四位尚书便已经看完上面的禸 容。

最后从工部尚书沈溍那里接手的户部尚书赵勉,颤抖着手将密报交由刘和手中。

“都说说吧,这件事,你们觉得是真,还是有人弄虚作假呢。”

朱元璋问道。

五位大臣相互对视一眼,最后目光集中在吏部尚书詹徽身上。

谁叫在众位尚书之中,唯有詹徽距离陛下最近,且最为得宠呢。

詹徽只能上前半步道:“臣认为此事当做不得假,大同左卫目前有七千余人,军户四万众,这等大事,定不可能隐瞒下来,只需稍一tiáo查,便就清楚其中状况。”

“此封密报,当是那些军士所奏,之所以绕过五军都督府,大致是因为害怕因杀害上官,从而导致遭受镇压。”

听着这话,朱元璋的神sè,越发的不爽起来。

军户制度是朱元璋最为引以为傲的,这封密报明显就是在打他的脸。

大同左卫,地处边军,临近艹 原,曾立下不少功劳。

而这封密报上所写禸 容,乃是大同左卫的军士联合起来,将都指挥使李林灭门。

单单就这样,也就算了,顶多算是个造反事件。

但这里面的述说,才是真正的揭露了目前卫所制度的弊端所在。

卫所制度,便就是军士们分发田产,战时为兵,闲时种田。

军士服役于卫所,带妻同行,以安定生活并生儿育女,每一军士有房屋、田地,月粮。

行军时则发给口粮,衣装自备,兵器配给。

军士在营,分守备,屯田,比例不定,按时lún换,屯田按分成上交粮食,以供守备军及官吏,养兵而不耗朝廷财力。

可谓是一举两得。

大明共有屯田兵近两百万之众,镇守天下,安定大明。

军士为正军,其他的子弟称作馀丁或军馀。

正军赴卫所,至少须有一名馀丁随行,以助生活。

由于军户负担沉重,故多给有田地,且全免差役,而在营馀丁及原籍下的一丁亦可免差役,以保障其生活并供给正军之生活。

正军身死,即以户中壮丁补充。

然卫所军士生活困苦,俗语道: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这般情况下,即便是大明初年,亦是有大量逃兵出现。

因此有“根补“、“勾补“等方法。根补即抓回逃军,勾补则由其户中以丁补。

而便是这两个方法,让军中长官,有了贪wū之处。

常以隐瞒逃兵,侵占军屯田地、俬 役军士耕种,获取大量非法钱粮。

这次大同左卫的都指挥使李林,就是干得最狠的一个。

一般来说,很多都指挥使,顶多就是在收粮的时候,多收一些。

下面的丘八,个个大字不识,军中不比城池百姓,长官统治一切,生死随定,且消息闭塞,连外传都不可能。

有什么刺头出现,直接就被活生生的打死,确立军威,杀jī儆猴。

这般下来二十余载,哪有什么反抗的道理。

老话说得好,兔子bī急了都咬人。

大同左卫,因为上面隔着其他卫所,并不直接接壤艹 原,更近大同府。

且大明立国以来,也把艹 原打得够呛,因此战事不多。

这也让李林有了足够的时间霍霍。

二十多年,大同左卫八成的田产,陆续已经被李林等长官们的名下。

要知道,在李林这个都指挥使之下,还有千户,百户,亦是同流合wū之同。

其他军士,俨然已经成了长官们的俬 人军奴。

大同左卫总共七千军士,却有五千余众成了耕作农奴。

即便是总旗,小旗,大多数亦是如此,甚至一些百户,都逃不过。

李林之所以敢如此嚣张,只因为曾经跟随开平王常遇春,后面又跟凉国公蓝玉立下功劳。

军中背景深厚,哪里是这些小小军士能够反抗的。

事情的起因,说起来有些简单。

一名曾经对此有意见的百户,也被贬为农奴。

这百户的另一个曾经对头,在其妻子怀孕数月时,趁其外出耕作,将其jiānwū至死。

而后连其独子,两名女儿,一并杀害。

这被贬为农奴的百户回来,还被其捆绑侮辱,wū罪鞭打。

他忍了下来。

他明白,现在根本无法对抗。

而后暗中,联络曾经麾下,共同举事。

苦等多日,恰好高产作物由户部分发,李林设宴,宴请各千户,百户亲信。

酒醉之后,夜黑风高,鸟声为号。

上百人手持破旧枪矛,一不做二不休,将所有入宴将领,尽皆杀死。

而后聚众而啸,如饿虎出笼,越发多被压迫的军士,都加入到队伍之中。

夜,血染大地。

当晨光亮起时,一片荒芜凌乱,站着的人,尽皆身染鲜血。

存活下来的人,如梦中惊醒,看着手上鲜血,一片迷茫。

“大哥,我们逃吧。”

“逃亡何处?”

“逃到艹 原上,逃到深山中,即便聚众为匪,那又如何,再不过这等鸟日子了。”

“我等这般模样,怎得去艹 原,怎得去深山,那各路关隘,如何能通。这等大事一旦传开,周边卫所尽起大军,哪有活路可言。”

“那,那我等难道就这般坐以待毙吗。”

百户闻言,久久不语,目光看向日光升起处,眼中带着一丝期望。

良久,数名骑士,缓缓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