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娘医经 第八十八章 惦记

作者:希行书名:娇娘医经更新时间:2023/07/02 16:19字数:1611

  

春雨淅淅沥沥,宅院里萌芽泛绿的花艹 越发凝翠。

丫头捧着一个托盘从厨房中急急而出。

“姐姐,我帮你撑伞。”半芹说道,忙忙的撑起伞跟上。

二人急急的穿过碎石铺就的小路迈上台阶,在廊下半芹收了伞,拉开了屋门。

“娘子,我做好了。”丫头说道。

丫头迈进去,半芹低头拉上门,眼角的余光看到屋子里程娇娘放下手里的书。

她在门外怔怔一刻,走开几步,站在廊下看着雨微微出声。

“娘子,这个怎么样?”

“这个,火有些大了。”

“哦,是的是的,我记下了娘子,我一会儿再试试。”

“这个做的不错。”

“是吗?谢谢娘子。”

“谢我作甚,是你自己用心。”

屋子里传来一问一答,间或有丫头咯咯的笑声。

半芹不由回头看去,神情复杂。

如果,没有当初,此时此刻里面跟娘子轻松说笑的人该是自己吧。

这世上没有如果,已经如此,就珍惜眼前吧。

她深吸一口气,拉开另一边的屋门走进去,取过已经洗好烘干的衣裙,一面燃起木炭放入火斗里,慢慢的熨烫抚平折叠。

张家宅院里,婢女收起伞,廊下几个丫头仆妇含笑迎过来。

“素心姐姐,怎么今日下雨过来了?”她们笑问道。

“来看看太爷啊。”婢女笑道,一面迈向厅堂,想到什么又回头叮嘱,“叫我半芹。”

丫头仆妇面面相觑,半芹这个名字很好听吗?怎么两个丫头都叫这个。

厅堂里张老太爷放下手里的书,看着施礼叩头的婢女。

“真是难得,你还记得我这个旧人。”他笑道。

婢女也笑了。

“太爷,这话说的婢子好不近人情。”她笑道,一面伸手取过一个薄薄的本推过来,“不仅婢子记挂太爷,娘子也记着呢。”

张老太爷含笑看过来。

这是一个自制的书本,边缘裁剪有些不齐整。

“娘子特意手写了小食的作法,让太爷来配茶吃。”婢女说道,“娘子说太爷不思饮食,便要少食多餐,多饮茶,少饮酒,这些小食是娘子专为太爷tiáo配的,能解太爷的眩晕症。”

张老太爷哈哈笑了。

“说吧,要什么?”他问道。

婢女也笑了。

“有个秀才,今年没考中,一直钦慕老爷,娘子问,能否求老爷一经义解本。”她说道。

张老太爷有些好奇,坐正身子。

“是程家的人?”他问道。

婢女摇头。

“那真是稀奇了,你家娘子还会有这等好心?”张老太爷笑道。

“太爷。”婢女带着几分不依喊道,“我家娘子一直很好心的。”

张老太爷哈哈笑了。

“来人.”他唤道。

屋门跪坐的丫头忙应声是。

“去和老爷说,让他赠给素心一本书。”张老太爷说道。

丫头应声是,婢女也忙跟着起身。

“我也跟去吧,虽然是托老太爷你的情,婢子还是要给老爷叩个头道谢的。”她笑道。

张老太爷笑着点头。

“把这个拿着,给老爷让他给厨房交代一下。”他说道。

丫头应声是接过本子。

看着婢女在廊下叩头道谢起身离去,张纯从书房里也站起身来。

“老爷,这个…”丫头手里还拿着婢女递来的本子,问道。

简单的纸张裁剪,修的也不齐整,封面也没有题字,薄薄七八页而已。

“去给夫人吧,让她交代给厨房。”张纯说道,并没有接过来看。

张纯夫人身边自有识字的丫头,不怕教不会厨子做菜。

丫头应声是告退。

残冬褪去,雨中的京城别有一番风味。

虽然下着雨,城门车马行人也没有减少,进城出城熙熙攘攘。

因为下雨,韩元朝等人没有骑马,雇了两辆车,一辆三人同座,一辆给书童们坐,各自的马随行,其上驮着京城采买的各sè特产。

相比于来时的意得志满,三人神情到底是有些落寞。

“无妨无妨,三年后再来。”韩元朝笑道,安慰另外两人。

“是啊是啊。”一个同伴笑道,掀起车帘,起身往外向后看去,“再看一眼这城门。”

其他人都笑起来,才要说话,突然听这同伴咦了声。

“元朝,有人来和你送行了。”他说道,伸手向后指去。

婢女跳下马车,顾不得撑开伞,带着几分气喘。

“韩郎君你竟然冒雨走,差点错过了。”她说道。

韩元朝很是意外,又有些说不上高兴,不管怎么说,虽然短短几日相见,到底也是京中认识的熟人。

“怎敢劳动姐姐来送行。”他含笑施礼说道。

“我是特意来送践行礼的。”婢女说道,一面从怀里拿出一本书。

韩元朝有些不解伸手接过。

论语。

并不稀奇的书,但非是雕版印体,而是手抄本,小楷中正,规规矩矩。

韩元朝的目光落在封面下角。

江州,子然。

这是!

韩元朝神sè大变,不可置信的看向婢女。

婢女冲他一笑,施礼。

“娘子祝郎君平安和顺。”她说道。

说罢不待韩元朝再说话,转身上马车。

韩元朝回过神喊了几声,还是没有阻止马车远去,他握着手里的书有些呆呆,直到雨水滴落其上,才忙回过神,心疼的擦拭。

两个同伴围上来,不可置信的看着韩元朝手里的书。

“是江州先生亲手撰写的?”

“这,这也只有陈相公能要到吧?”

“不是,不是,那婢女说是娘子。”

“我就说是准备榜下捉婿的嘛!”

“没考上所以不捉了?”

“元朝,你回去后的亲事可要好好斟酌一番呐。”

两人说笑不停,韩元朝回神笑着摇头。

“休要胡说。”他说道,“只不过是见义而为罢了。”

“元朝,虽然这次进京未能中第,但你可是收获颇丰啊。”同伴说道,面sè复杂,一面伸手拍着韩元朝的肩头。

疑似陈绍陈相公的青睐,获赠江州先生亲笔点解论语,哦,对了,还有一份什么酒楼的干股。

“就因为你出头帮那厨子说了几句话,就得了如此好运,早知道,当初我就先站出来了。”同伴们笑道。

“果然好人有好报,我们以后可不敢笑你仗义多傻儿了!”另一个也笑道。

韩元朝亦是笑,笑着又有些疑惑,不由看向城门,那个婢女的车马早已经不见了。

只是因为那一时仗义吗?

果然是,好人有好报吗?

婢女跳下马车奔进院子。

“半芹姐姐。”金哥儿为她举着伞说道。

婢女笑着几步进了廊下,却见半芹拉开门出来,手里拿着水盆抹布,显然是刚收拾完房间。

“姐姐。”半芹施礼说道。

“娘子出去了吗?”婢女向禸 张望问道。

“是,和……”半芹说道,但实在不知该怎么称呼,那个丫头,也叫半芹。

“和半芹姐姐去店里。”金哥儿解围说道。

虽然都是半芹,但她们这些半芹应该能明白自己说的半芹是哪个半芹吧。

心里闪过念头,金哥儿觉得自己有晕乎乎。

“我也去。”婢女说道,立刻转身向外,“租车的,回来。”

看着婢女离开,半芹眼中闪过一丝羡慕。

两个半芹,都在为娘子做事,只有自己….

她低下头看着手里的抹布,又深吸一口气。

我也在做事的!

“金哥儿,帮我再烧些炭好吗?”她抬起头含笑说道,“我想把娘子的被褥烫一烫,免得返cháo。”

城外雨中孤立的酒楼看上去更加的落寞。

空荡荡的大厅里,矮几坐垫被移开,徐茂修等人和程娇娘相对而坐。

“这是门上要加的匾额?”徐茂修接过程娇娘推来的字幅说道。

程娇娘点点头。

徐茂修展开,方方正正的纸上有太平二字。

“前些日子写的还不好,又练了几日,可以拿出手了。”程娇娘说道。

“好字,好字。”徐茂修说道。

范江林等弟兄也探头来看,虽然看不懂,但也都跟着点头称好。

“还有,请厨子来。”程娇娘说道。

坐在最后的徐bàng槌立刻扯着嗓子喊了声。

“李大勺!”

范江林瞪他一眼。

“喊什么喊!小声点,吓到妹妹。”他低声说道。

徐bàng槌嘿嘿笑了,扭头去看程娇娘。

程娇娘冲他弯了弯嘴角。

“哎?”徐bàng槌瞪眼说道,似乎发现了什么,“妹妹笑的比以前好了!”

比以前好?

什么意思?

大家不由都看过去。

程娇娘眼神似乎有些惊讶不解,然后便又笑了笑。

原本木然,如同瓷制的少女的面容顿时柔软起来,嘴角面颊呈现出优美的弧线。

“娘子,你能笑了!”一旁的丫头喊道,忍不住泪光闪闪,“娘子,你又好些了。”

妹妹少言且神情木木,徐茂修等人已经知道是因为身子有病的缘故,对于妹妹能起死回神,但却对自己的病束手无策很是不解。

“那太好了,妹妹快好起来。”他们纷纷笑道。

“是,总会好起来的。”程娇娘说道,再次笑了笑,“越来越好。”

后院里的李大勺伸手扶着心口,咽了口口水。

“东家喊你呢,快去啊,干什么呢还?”老掌柜说道。

“老哥,东家,是不是要辞退我了?”李大勺苦着脸说道,“你看,这生意始终不行…”

“生意不行是人气不行,当初醉凤楼….”老掌柜摇头说道。

李大勺也摇头,打断老掌柜的话。

“你又来了,说别总提醉凤楼,醉凤楼。”他说道,一面又高兴起来,“应该不会辞退我,要辞退,也得先辞退你。”

说罢高高兴兴的抄了抄衣裳前边去了。

“什么话!”老掌柜哼声摇头,“当初醉凤楼,也是先辞退你再辞退我的。”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