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一百章 全色的最高境界

作者:十三闲客书名:我为国家修文物更新时间:2020/06/06 08:00字数:1165

  

古旧书画经打胶矾水晾干后,必须将画芯上墙,贴平挣干后再进行全se 。

为了便于全se ,画芯贴平有平贴与立贴两种做法。

手卷、册页是平放在案子上欣赏之画,故全se 亦宜平放在案台上进行,这就是平贴。

立轴、屏、对是悬挂在墙壁上欣赏,全se 适宜贴在壁上立着进行,多采用立贴,这是为了符合欣赏规律,全se 部位也可以少露痕迹,效果较佳。

《双喜图》属于立轴古画,一般是悬挂在墙壁上欣赏的,因此,向南采用了立贴进行全se 。

但在全se 之前,他还有一项准备工作要做,那就是调配颜se 。

调配颜se 是全se 的基础,调配不出准确的颜se ,是很难做好全se 工作的。

一般情况下,负责全se 的修复师,只有不断试se ,才能逐渐调配出接近画芯本se 的颜se 来。

但对于向南来说,就完全没有这种顾虑了。

他是亲眼目睹了崔白是如何调配颜se 的,如今只需要略作微调,使得调配出来的颜se 比画芯底se 稍稍淡一些就可以了。

向南将吴茉莉早就准备好的矿物颜料粉末取出来,将所需的颜se 取出来,按照当时崔白调配颜se 时的比例,很快就调配好了全se 用的颜se 。

调配颜se 这一步,对于一般的书画修复师来说,实际上是很消耗时间的,有时候花上一整天时间,也不一定能够调配出适用的颜se 来。

然而,到了向南这里,依旧是快得无以复加。

站在一旁一直盯着看的老朱也是看傻了眼。

一次就调配好了颜se ?

难道不用试se 的吗?

“也许向专家是先调配出个中间se 来,然后再慢慢调配出需要的颜se 吧。”

向南如今正集中精神在工作,老朱也不好出声发问,只好自行脑补。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让老朱的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只见向南从墙上取下一只小楷狼毫笔来,蘸取了少量调配好的颜se ,在调se 盘边刮去多余颜料,直到刮不出时,再用宣纸边角吸去一部分,并把笔毛理顺,就对着已经上了墙的画芯,开始了全se 工作。

他将笔杆垂直,以笔尖梢头轻轻触碰画芯右下角一个小孔,微微点了一点,让笔尖的颜se 沾染到画面后,就将毛笔拿开了。

老朱看到,补全上去的颜se ,若不是还稍稍有些湿润,几乎就和画芯底se 一模一样!

这颜se 究竟是怎么调配的?

其他修复师在全se 之时,为了调配出合适的颜se ,几乎被折磨得欲仙欲死,不调配个二三十次,根本就别想进行下一步工作。

可向南用了多长时间?

一分钟?还是三十秒?

别管是多长时间了,反正他就只调配了一次!

“难道向专家在颜料的调配上,还有过人的天赋?”

老朱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向南了。

如果说,之前他对向南是有些敬佩,年纪轻轻就成了国家级专家,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就算有背景有后台,没有过人的实力,那就算成了专家,也只是业界的笑柄罢了。

但向南的技术是有目共睹的,国宝《千里江山图》就是最好的“战绩”!

因此,他对向南可以说是很敬佩,但也只是敬佩罢了,文物修复也是需要天赋的,他有天赋又肯努力,能达成现在的成就,也是理所当然。

但经过这短短的不到一个小时的接触,老朱亲眼目睹了向南给《双喜图》全se 的过程之后,现在恐怕是敬畏有加了。

向南这家伙,简直不是人!

你有一项能力比别人强就可以了,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你居然每一项都比别人强,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不过转念一想,老朱又有些心动了起来:

“待会等向专家忙完了,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指点指点我?”

想到这里,老朱看向向南的眼神之中,忽然之间就充满了火热。

老朱在一旁思绪万千,向南是一点也不知道。

因为画面气se 变化无穷,全se 就要灵活多变,就连调配的颜se ,也要根据画面颜se 的浓淡干湿不同,多调出几种来,灵活加减,全出深浅变化,se 随意转,才能气韵生动。

因此,向南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一丝也不能松懈。

他按照全se 的基本准则,先全小洞,有利于试se 是否对路,看是否漏矾。

如果se 笔所到之处出现深se 点,说明矾性过小,那就需要再刷一遍淡胶矾水,方可继续着se 。

摸清了se 路之后,再给大洞全se ,相对来说,就要容易得多了。

用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时间,向南才将画芯之上十多处破损之处一一着se 完毕。

全se 结束之后,向南并没有急着去接笔,而是将毛笔、调se 盘放到一旁后,重新来到画芯之前,前后左右每个角度都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这也是观察全se 效果的一种方法。

全补出来的se 气如果能较为准确,那就可以做到正面看、侧面看、上面看、下面看、倒看、顺看都不易看出全补痕迹,所谓“补处莫分”,这就叫做“四面光”。

“四面光”,也是全se 最为理想的修补效果。

但实际上,很多修复师在全se 这一道工序里,只能达到正面、两个侧面看不出补洞,称之“三面光”,较为次之。还有的只能达到两面,甚至一面看不出补洞,那就更次之了。

看到向南检查之后,面无表情,老朱心里“咯噔”了一下,难道向专家这次只能做到“三面光”或者更差?

实际上,在老朱看来,“三面光”已经很优秀了,因为他自己做全se 的时候,只有百分之三十的概率做到“四面光”,其他时候,绝大部分都是“三面光”,有时候状态不好,还出现过“两面光”的情况。

这么想着,老朱小心地走上前去,各个角度都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我老花了?再看一遍!

我一定是熬了一个通宵,脑子有点不清醒,都出现幻觉了!

我看到的是什么?

老朱在心里哀号:“这何止是‘四面光’?这是每个破洞都是‘四面光’!”

在全se 过程中,每一个破洞都能达到‘四面光’的要求,使整个画面达到完整一致的效果,这是全se 的最高境界!